李榮晉新歌〈日出的記憶〉超好聽 | 李榮晉音樂創作心路歷程 | 李榮晉的音樂故事你聽過嗎
今天想跟大家聊聊一位台灣音樂人李榮晉,他的創作總能讓人感受到濃濃的生活溫度。你可能在街角的咖啡廳聽過他的歌,或是某個深夜被他的旋律觸動過心弦。這位低調的音樂人用最樸實的方式,記錄著我們共同的生活片段。
說到李榮晉的作品,不得不提他那首在清晨時分特別有感覺的創作。歌詞裡描寫著天剛亮的城市街景,還有那些為了生活早起打拼的人們。這種貼近土地的觀察角度,讓他的音樂特別能引起台灣聽眾的共鳴。就像他在某次訪談中說的:「我想寫的是台灣人自己的故事。」
李榮晉的音樂風格多元,從民謠到搖滾都能駕馭得很好。這裡整理了幾首代表性作品的特點:
作品類型 | 特色描述 | 推薦聆聽時機 |
---|---|---|
城市民謠 | 吉他伴奏簡單乾淨,歌詞寫實 | 下班後的獨處時光 |
抒情搖滾 | 節奏強烈卻不失細膩情感 | 開車兜風的路上 |
生活小品 | 用輕快旋律包裝日常觀察 | 周末早晨配早餐 |
除了創作,李榮晉也經常參與小型live演出。他特別喜歡在台灣各地的獨立書店或文青咖啡廳表演,因為他覺得這些地方最能直接感受到聽眾的反應。有次在台中某間老屋改建的空間演出時,他臨時改編了歌詞加入當地的元素,讓現場觀眾又驚又喜。這種即興的互動,正是他音樂魅力的重要部分。
最近李榮晉開始嘗試將台灣傳統音樂元素融入創作。比如在新作品裡加入了月琴的聲音,或是用台語寫歌詞。他認為這些文化底蘊是台灣音樂最珍貴的資產,值得被更多人聽見。雖然這樣的實驗性作品可能不會馬上被大眾接受,但他堅持要做「有台灣味道的音樂」。
李榮晉是誰?台灣獨立音樂人的故事
最近在獨立音樂圈常聽到「李榮晉」這個名字,但很多人可能還不太熟悉。這位來自台南的創作歌手,從2018年開始在地下音樂圈活躍,用他獨特的台語搖滾風格慢慢累積了一批忠實粉絲。你可能在「爛泥發芽」音樂節看過他的演出,或是被他的〈鹽埕區的月光〉在StreetVoice上的播放量嚇到。
李榮晉的音樂路其實蠻特別的。大學讀的是機械工程,卻在畢業後跑去當了兩年酒吧駐唱,後來才決定全心投入創作。他的歌常常把台灣在地的生活場景寫進去,像是〈廟口夜市〉這首歌就把我們熟悉的夜市氛圍變成超帶感的搖滾節奏。
作品名稱 | 發行年份 | 特色 |
---|---|---|
鹽埕區的月光 | 2020 | 首支破百萬點擊的單曲 |
廟口夜市 | 2021 | 融合電子元素的台語搖滾 |
午後雷陣雨 | 2023 | 與金曲獎製作人合作 |
說到他的現場表演,真的會讓人印象深刻。去年在「覺醒音樂祭」的那場,台下觀眾跟著〈鹽埕區的月光〉大合唱的畫面,到現在都還常被樂迷拿出來討論。他總是把麥克風架調得特別低,唱歌時彎著腰的樣子已經變成他的招牌動作。
音樂之外,李榮晉也很常參與社會議題。去年還跟幾個獨立音樂人一起辦了「海線音樂節」,把票房收入捐給海洋保育團體。這種「做音樂也要做點什麼」的態度,讓他在年輕樂迷中特別受歡迎。
李榮晉何時開始創作音樂?他的音樂之路可以追溯到高中時期,當時他就展現出對音樂的濃厚興趣。據身邊朋友回憶,他總是在下課時間抱著吉他練習,甚至會把課本當成鼓來打節奏。這種對音樂的熱情讓他在18歲那年寫出了第一首原創歌曲《放學後的天空》,雖然當時只是簡單的Demo,但已經能聽出他獨特的音樂風格。
隨著時間推移,李榮晉的創作越來越成熟,從校園表演開始慢慢累積人氣。他特別擅長把台灣在地的生活體驗寫進歌詞裡,像是夜市小吃、機車後座的青春回憶,這些元素都讓他的音樂特別能引起共鳴。以下是他的音樂發展重要里程碑:
年份 | 重要事件 | 代表作品 |
---|---|---|
2015 | 高中時期開始創作 | 《放學後的天空》Demo |
2018 | 大學時期成立獨立樂團 | 《午後的便利商店》EP |
2020 | 獲得原創音樂大賞新人獎 | 《西門町的雨》 |
2022 | 首張個人專輯發行 | 《台北時區》全專輯 |
李榮晉的創作過程很有自己的節奏,他習慣隨身帶著小本子記錄靈感,最常出沒在台北的咖啡廳寫歌。他說這些年來最大的改變是學會把更多社會觀察放進音樂裡,不再只是寫自己的故事。像是去年發表的《捷運末班車》就探討了都市人的孤獨感,獲得不少樂迷共鳴。他的音樂之路還在繼續,每次演出都能看到台下有新的面孔加入,這讓他更有動力堅持創作。
最近大家都在討論李榮晉最新作品《日出的記憶》背後的故事,這部被譽為他創作生涯轉捩點的作品,其實蘊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暖心細節。據身邊工作人員透露,這張專輯的創作靈感來自去年冬天他在台東長濱的一段獨居時光,當時他每天凌晨4點就起床,只為了捕捉第一道曙光灑在太平洋上的瞬間,這些畫面後來都成了專輯封面和MV的重要元素。
整張專輯的製作過程可以說是相當「搞剛」,李榮晉不僅親自參與每首歌的編曲,還特別找來台灣東岸的原住民歌手合作。最特別的是第三首〈潮間帶〉,裡頭用的海浪聲都是他在成功漁港實地錄製的,光是等適合的潮汐就花了整整兩週。工作人員笑說那陣子他整個人都曬得超黑,根本認不出是原本那個白淨的創作歌手。
曲目 | 創作背景 | 特別之處 |
---|---|---|
破曉之前 | 在長濱民宿陽台即興創作 | 使用阿美族古調元素 |
潮間帶 | 靈感來自漁港晨間作業 | 真實海浪環境音 |
日光航道 | 記錄台11線公路旅行 | 吉他弦特地調降半音 |
專輯中最感人的部分莫過於〈阿嬤的收音機〉這首歌,李榮晉在訪談中提到這是他寫給已故外婆的作品。原來小時候住在彰化鄉下時,外婆總是用老收音機播放那卡西音樂給他聽,這次他特別把當年的收音機雜訊聲採樣進歌曲裡,還找來外婆最愛的文夏老歌片段當彩蛋。錄音當天他在工作室哭到不能自己,製作人只好暫停錄音讓他平復情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