廚房廁所收納5妙招 | 小宅必學衞浴廚房設計 | 廚房廁所清潔神器推薦
廁所廚房收納妙招大公開
最近在整理家裡時發現,廁所廚房這兩個空間雖然功能不同,但收納技巧其實可以互相參考呢!特別是現在小宅當道,如何把這兩個使用頻率最高的區域整理得乾淨又實用,真的是一門學問。
先來分享幾個我親測有效的收納法寶:
收納物品 | 適用場所 | 優點 | 價格區間 |
---|---|---|---|
吸盤式置物架 | 浴室/廚房 | 不傷牆面、可隨意移動 | $100-$300 |
轉角層架 | 淋浴間/流理台 | 善用死角空間 | $200-$500 |
磁吸式收納盒 | 冰箱側/鏡櫃 | 收納小物超方便 | $50-$150 |
伸縮桿+收納籃 | 馬桶上方/櫥櫃 | 垂直空間充分利用 | $150-$400 |
說到廁所廚房的清潔問題,我發現很多人會忽略一個重點:通風!特別是台灣這種潮濕的氣候,浴室容易發霉,廚房油煙味又重。建議可以裝個強力抽風扇,或是學我在窗台放些除濕盒,效果真的差很多。
另外要提醒大家,這兩個地方的收納材質選擇很重要。浴室建議用防水塑膠或不鏽鋼,廚房則要耐高溫的材質。我有次貪便宜買了劣質的浴室置物架,結果沒多久就生鏽,反而更難清理。
說到這裡不得不提現在很流行的收納神器,像是可以掛在櫥櫃門上的垃圾桶,或是能折疊的瀝水架,這些都是能讓廁所廚房空間更靈活運用的好幫手。最近我還發現有些YouTuber會分享如何用IKEA的便宜小物改造收納空間,真的超實用!
1. 為什麼台灣人總是把廁所跟廚房設計在一起?這個問題其實跟台灣的居住習慣和建築歷史有關。老一輩的台灣人常說「灶腳連廁所,省水又省工」,這種設計在早期透天厝或公寓很常見,主要是為了管線配置方便,而且能節省建築成本。不過現在新建案已經比較少見這種格局了,年輕人買房看到這種設計通常會直接打槍。
說到這種設計的優缺點,我們可以用表格來比較一下:
優點 | 缺點 |
---|---|
施工成本低,管線集中好維修 | 衛生疑慮大,煮飯時聞到廁所味很倒胃 |
節省空間,適合小坪數住宅 | 風水上被認為會影響財運和健康 |
冬天洗澡熱水來得快 | 客人來訪時使用廁所會尷尬 |
其實這種設計在1970-1990年代的台灣很普遍,那時候大家對居住品質的要求沒現在這麼高。建築師為了讓每層樓都能有衛浴設備,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貼著廚房設置,因為給排水管可以共用同一套系統。老一輩的裝修師傅還會跟你說這樣做「省工又省料」,水管走同一路線施工方便,維修時也不用到處挖牆。
不過現在新建案幾乎看不到這種設計了,主要是現代人更注重生活品質。想想看,你在炒菜的時候聽到馬桶沖水聲,或是聞到異味飄過來,那感覺真的母湯。而且現在管線技術進步,就算要把廁所移到別的位置,施工難度和成本也沒以前那麼高。所以這種廚房連廁所的格局,慢慢就變成老房子的特色了。
2. 小家庭如何規劃廁所廚房動線才不會打架?這個問題困擾很多新婚夫妻或小家庭。其實只要掌握幾個重點,就能讓生活動線更順暢,避免早上搶廁所、煮飯時互相干擾的窘境。
首先要注意空間配置,建議把廚房和廁所規劃在不同側,避免動線交叉。如果空間真的有限,可以用拉門或折疊門來區隔,這樣需要時可以完全打開增加空間感。我家當初裝修時就特別注意這點,設計師幫我們做了這樣的安排後,真的很少發生碰撞的情況。
空間類型 | 建議位置 | 動線規劃重點 |
---|---|---|
廚房 | 靠近陽台或窗戶 | 料理區與冰箱形成三角工作區 |
廁所 | 遠離廚房 | 門開向不影響主要走道的方向 |
再來是收納規劃也很重要,廚房用品和浴室用品最好分開收納。我們家在廚房旁做了一個收納櫃,專門放清潔用品,這樣打掃時就不用一直進出廁所拿東西。浴室則選擇壁掛式收納,把毛巾、沐浴用品都掛在牆上,減少地面雜物。
最後是使用時間的錯開,可以制定簡單的家事時間表。像我們家習慣早上7-8點是廁所使用高峰,所以太太會提早半小時準備早餐,這樣就不會擠在一起。晚上洗澡時間也錯開,一個人煮飯時另一個人就先洗澡,互相配合才不會吵架。
3. 什麼時候該把廁所跟廚房重新裝修?專家告訴你,這其實要看幾個關鍵指標。台灣氣候潮濕,這兩個地方最容易出現問題,如果發現磁磚膨拱、水管漏水,或是櫥櫃發霉到擦不掉,真的該考慮翻新了。老房子的管線通常也不符合現在的需求,像是電壓不足或排水不順,都會影響日常生活。
先來看看這些常見狀況,你家有中幾項?
問題類型 | 廚房常見狀況 | 廁所常見狀況 |
---|---|---|
硬體損壞 | 流理檯裂縫、門板變形 | 馬桶底座滲水、磁磚剝落 |
機能不足 | 收納空間不夠、電器沒地方放 | 乾濕分離不佳、暖風機想裝沒位置 |
安全疑慮 | 電線外露、瓦斯管老舊 | 地板太滑、插座靠近淋浴區 |
美觀問題 | 油垢積到擦不掉、配色過時 | 矽利康發黑、設備款式老氣 |
除了表格裡這些明顯狀況,其實使用起來「卡卡」的感覺也很重要。像廚房動線不順,煮頓飯要來回走好多趟;或是廁所通風不良,每次洗完澡整間濕答答的,這些雖然不是立即危險,但長期下來真的會讓生活品質變差。尤其現在新式設備都很注重人性化設計,換新後會發現原來可以這麼方便。
預算當然是重要考量,但與其每年小修小補,不如一次做到位。像防水工程這種基礎項目,現在不做以後還是要面對,而且可能連帶造成更多損壞。建議找專業師傅現場評估,他們一看就知道哪些是緊急的、哪些可以緩緩,幫你規劃出最划算的翻新順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