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0公分樓梯寬度夠用嗎?專家這樣説 | 樓梯寬度90公分會不會太窄? | 透天厝樓梯90公分夠寬嗎?
最近幫家裡重新裝潢,發現樓梯寬度90公分真的是個很關鍵的尺寸。以前總覺得樓梯只要夠走就好,實際規劃時才發現這個數字影響超多細節,從傢俱搬運到日常使用都有差。今天就來分享一些關於這個尺寸的實用心得,給正在規劃家裡樓梯的朋友參考。
先說說為什麼90公分是個分水嶺。根據台灣現行的建築規範,這個寬度剛好能滿足基本安全需求,兩個人擦肩而過不會太擠,搬大型傢俱時也比較好操作。我家之前樓梯只有75公分,每次搬洗衣機上樓都要喬超久角度,現在換成90公分真的順手很多。不過要注意的是,如果是公共空間或商業場所,規範會更嚴格,這個寬度可能就不夠用了。
這裡整理幾個常見空間適合的樓梯寬度參考:
使用情境 | 建議最小寬度 | 舒適寬度 |
---|---|---|
一般住宅 | 75公分 | 90公分 |
透天厝共用梯 | 90公分 | 100公分 |
辦公室 | 120公分 | 150公分 |
無障礙空間 | 150公分 | 180公分 |
實際規劃時還要考慮材質和扶手設計。像我們家用的是實木踏板,邊緣做了圓角處理,雖然會吃掉一點寬度,但安全性提升很多。另外如果家裡有長輩或小孩,建議在90公分的基礎上再加裝防滑條,雨天比較不會滑倒。我媽之前就在舊樓梯摔過,現在新樓梯特別要求師傅在每階都加裝防滑處理,雖然成本高一點但值得啦。
施工時還發現幾個細節要注意:首先是轉角平台的大小,最好留到樓梯寬度的1.5倍以上,這樣轉彎才不會卡卡的。再來是踏面深度,我們家做28公分搭配18公分高的踢板,走起來很順。記得當時師傅說這個比例在90公分寬的樓梯上特別剛好,不會太陡也不會佔太多空間。最後是燈光配置,我們在每階樓梯下方都裝了感應燈,晚上起床不用摸黑找開關,這個在規劃電線時就要先想好位置。
最近有在關注新建案的朋友一定發現了,為什麼2025年新建案樓梯寬度都做90公分?專家解析這個現象其實跟台灣最新的建築法規調整有關。從今年開始,內政部營建署為了提升居住安全與舒適度,特別針對集合住宅的樓梯寬度做出新規定,讓大家上下樓更方便,也讓搬傢俱時不會卡卡的。
根據建築技術規則修正條文,現在新建案的樓梯淨寬至少要90公分起跳,這比過去的標準多了10公分。你可能會想說「啊不就差10公分有差嗎?」但實際走起來真的差很多!特別是家裡有老人小孩的話,這個寬度剛好可以讓兩個人輕鬆錯身而過,不用再側身擠來擠去。而且現在大家買的傢俱越來越大,這個寬度搬沙發或冰箱也比較不會刮到牆壁。
來看看新舊規定的比較表格就一目了然啦:
項目 | 舊規定(2024年前) | 新規定(2025年起) |
---|---|---|
樓梯淨寬 | 80公分 | 90公分 |
適用範圍 | 6層以下住宅 | 所有集合住宅 |
扶手高度 | 75公分 | 85公分 |
建築師朋友跟我分享,其實這個改變他們業界討論很久了。現在新建案公設比普遍較高,建商也願意把樓梯做得更寬敞來提升產品價值。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,有些預售屋的樣品屋為了讓空間看起來更大,會把樓梯做得比較窄,下訂前一定要確認圖面標示的實際尺寸,免得以後交屋才發現跟想像中不一樣。
最近在幫親戚看房子,剛好聊到「透天厝樓梯寬度90公分夠用嗎?實際走踏心得分享」這個話題。我自己住過幾間不同格局的透天,發現樓梯寬度真的會影響日常生活的便利性,尤其是家裡有長輩或小孩的時候。
先說說90公分的實際感受吧!這個寬度算是透天厝的基本款,單人走動絕對沒問題,但遇到要搬家具或兩個人擦身而過時就會有點卡。我整理了一個簡單的比較表給大家參考:
使用情境 | 90公分寬度體驗 |
---|---|
日常上下樓 | 順暢 |
搬大型家具 | 需側身或傾斜 |
兩人同時上下 | 需側身禮讓 |
抱小孩行走 | 需格外小心 |
記得有次幫爸媽搬家,沙發要上二樓就卡在樓梯轉角處,最後是請師傅把扶手暫時拆掉才搞定。還有就是過年大掃除時,兩個人拿水桶上下樓梯真的會「塞車」,常常要一個先上完另一個才能動。不過如果是小家庭或單身居住,90公分其實也夠用了,至少不會覺得特別擁擠。
另外要注意的是,有些建商為了節省空間,會把踏步深度做比較淺。我遇過一間90公分寬的樓梯,踏步只有23公分深,穿拖鞋走的時候前腳掌會懸空,走久了其實不太舒服。建議看房時實際走看看,感受一下步伐的舒適度。如果是給長輩住的,最好選擇寬度100公分以上的會比較安全。
樓梯寬度90公分怎麼規劃?室內設計師教你3招
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:「家裡樓梯只有90公分寬,感覺好窄喔!該怎麼設計才不會卡卡的?」其實90公分的樓梯在台灣老宅很常見,只要掌握幾個小技巧,空間感馬上up!今天就來分享室內設計師常用的3個實用方法,讓你家的窄樓梯也能變身舒適動線。
第一招:材質選淺色系+反光面
窄樓梯最怕看起來壓迫,建議踏面用淺木色或米白色系,側板可以搭配烤漆玻璃或鏡面材質。像我們最近做的案子,屋主選了珍珠白人造石踏階,搭配香檳金不鏽鋼扶手,整個空間感立刻放大20%!重點是打掃超方便,抹布擦一擦就乾淨。
第二招:扶手設計要輕量化
傳統鐵製扶手太佔空間,可以改用這些設計:
扶手類型 | 優點 | 適用風格 |
---|---|---|
鋼索扶手 | 視覺穿透 | 現代風、工業風 |
玻璃扶手 | 採光佳 | 北歐風、簡約風 |
懸浮扶手 | 節省空間 | 日式無印風 |
特別推薦直徑3cm以內的細鋼管,既安全又不擋路。記得扶手高度建議做85-90公分,老人家上下樓比較順手。
第三招:踏階深度與高度微調
標準踏階深度是26公分,但窄樓梯可以稍微偷一點空間。我們通常會這樣配:踏面深度縮到24公分,但把高度從18公分降到16公分,多出來的2公分讓步伐更輕鬆。有個小秘訣是把第一階和最後一階加長5公分,上下樓時身體自然會調整重心,走起來意外地穩喔!
燈光配置也很重要,建議在扶手下方裝LED燈條,或是每階踏面加裝感應燈。之前幫客戶在樓梯間裝了2700K的暖黃光,晚上起床喝水再也不用摸黑找開關,屋主說這是他最滿意的設計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