後龍地名秘密大公開! | 後龍為什麼叫後龍? | 苗栗後龍地名小故事

後龍地名秘密大公開! | 後龍為什麼叫後龍? | 苗栗後龍地名小故事

說到苗栗後龍這個地名的由來,其實跟當地的地形和歷史發展有很深的關係。後龍早期是平埔族道卡斯族「後壠社」的居住地,後來漢人移民來到這裡開墾,就沿用這個名稱,只是把「壠」改成發音相近的「龍」,所以才變成現在我們知道的「後龍」。

後龍這個地方的地理位置很特別,剛好位於後龍溪的出海口,早期是重要的港口。清朝時期這裡是台灣西部海岸的重要轉運站,商船往來頻繁,帶動了當地的發展。有趣的是,後龍溪的河道彎彎曲曲的,從高處看就像一條龍在擺動,所以當地人也覺得這個地形很像龍在游動的樣子。

關於後龍地名的說法有好幾種,這裡整理幾個比較常見的說法:

說法類型 內容描述
平埔族語 源自道卡斯族「Auran」發音,意思是「河流彎曲處」
地形說 後龍溪河道蜿蜒如龍,加上位於山脈後方而得名
方位說 位於竹南「中港」的後方,故稱「後壠」

在清朝的文獻裡,後龍最早被寫作「後壠」,《淡水廳志》裡就有記載這個地名。後來因為「壠」和「龍」在閩南語裡發音很像,加上華人文化對龍的崇拜,就慢慢演變成現在這個比較吉祥的寫法。當地老一輩的人還是習慣用閩南語唸作「Āu-lîng」,保留了古早的發音方式。

後龍的發展跟這條後龍溪密不可分,早期先民就是沿著溪流開墾,形成聚落。溪流不僅提供了灌溉用水,也是重要的運輸通道。現在到後龍玩,還可以看到很多跟「龍」有關的地名,像是龍坑、龍津這些地方,都是因為靠近後龍溪而得名。這些地名見證了後龍從一個平埔族聚落,慢慢發展成漢人村莊的歷史過程。

後 龍 地名 由來

後龍地名的由來是什麼?原來跟這條龍有關!講到苗栗後龍這個地方,老一輩的鄉親都會跟你說一個超有趣的傳說。相傳在很久以前,這裡曾經有一條巨龍盤踞在山脈間,因為龍的尾巴剛好落在現在後龍一帶,所以就被叫做「後龍」啦!這個地名可不是隨便取的,背後可是藏著台灣人對土地的深厚情感呢。
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說到這條傳說中的龍,當地耆老們的描述可精彩了。據說這條龍不是普通的龍,而是守護這片土地的靈獸。牠的身體蜿蜒在山巒之間,頭在現在的山線一帶,尾巴則延伸到後龍這邊。因為龍的尾巴是「後段」,所以「後龍」這個名字就這樣流傳下來了。有趣的是,如果你仔細看後龍的地形,還真的有點像一條龍臥在那邊呢!

為了讓大家更了解後龍地名的故事,這邊整理了一個簡單的表格:

傳說元素 對應現實 有趣小知識
巨龍身體 後龍溪流域 後龍溪是苗栗重要河川
龍頭位置 獅潭、大湖山區 當地也有龍神信仰
龍尾位置 後龍市區 火車站一帶最明顯
龍鱗痕跡 丘陵地形 農民開墾時發現特殊地質

除了這個龍的傳說外,後龍在歷史上的發展也很有意思。早期是平埔族道卡斯族的聚落,漢人來開墾後,因為這裡的地形像龍,加上港口的位置很重要,慢慢就發展成現在的模樣。走在後龍的街上,你不時會看到一些跟龍有關的裝飾或圖騰,這些都是當地人對這個傳說的紀念呢。

後龍這個地方雖然不大,但是每個角落都有故事。下次去後龍玩的時候,不妨仔細觀察一下地形,說不定你真的能感受到那條傳說中的龍的氣息喔!從火車站往西邊看,那一整片起伏的丘陵,還真的有點像龍背的曲線呢。

為什麼苗栗有個地方叫後龍?在地人告訴你

每次開車經過苗栗後龍,總會好奇這個地名是怎麼來的。問了當地老一輩的鄉親才知道,原來「後龍」這名字跟地形和歷史都有關係啦!早期這邊是平埔族道卡斯族的生活區域,他們稱這裡為「Auran」,意思是「有溪流的地方」,後來漢人移民過來,就根據發音轉化成「後龍」這個名字了。

說到後龍的特色,這邊靠海又有平原,自古就是農漁業發達的地方。特別是後龍溪流經這裡,形成肥沃的沖積平原,讓後龍成為苗栗重要的糧倉之一。現在去後龍,除了可以看到傳統的農村風光,還有不少隱藏版美食喔!


後龍小知識 內容
舊名 Auran(平埔族語)
地理位置 苗栗縣西部沿海
特色產業 農業、漁業
著名景點 後龍好望角、過港隧道
必吃美食 後龍蚵嗲、西瓜

在地人還分享了一個有趣的說法,因為後龍位於苗栗市區的「後面」(西邊),加上地形蜿蜒像條龍,所以才叫「後龍」。不過這種說法比較像是民間流傳的趣味解釋啦!實際走訪後龍會發現,這裡保留了很多傳統的閩南建築,巷弄間還能看到早年留下的古厝,充滿濃濃的懷舊氣息。

後龍的發展其實跟鐵路有很大關係,早年這裡是縱貫鐵路的重要站點,帶動了周邊的商業活動。現在雖然不像過去那麼熱鬧,但反而保留了純樸的鄉村風情。周末來後龍走走,吃個現炸的蚵嗲,再到好望角看海,真的很放鬆呢!

後 龍 地名 由來

後龍這名字怎麼來的?3分鐘看懂命名故事

大家去苗栗玩的時候,有沒有想過「後龍」這個地名到底是怎麼來的啊?其實這個名字背後藏著超有趣的歷史故事,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在地人才知道的冷知識!

說到後龍的由來,跟平埔族道卡斯族的「後壠社」有直接關係。早期漢人來到這裡開墾時,聽到原住民把這個地方叫做「Auran」,就用閩南語音譯成「後壠」。後來因為這裡地勢像條龍,加上閩南語「壠」和「龍」發音很像,就慢慢變成現在我們知道的「後龍」啦!

這邊幫大家整理幾個關鍵時間點:

時期 名稱演變 重要事件
荷蘭時期 Auran 荷蘭文獻記載的原住民部落名
清領初期 後壠社 漢人開始用閩南語音譯
清領中期 後壠庄 漢人移民增加,形成聚落
日治時期 後龍 官方正式定名為後龍

在地老一輩的人都還記得,早期後龍溪一帶因為河道彎曲,從高處看真的像一條龍盤踞在那裡。加上這裡位於竹南的後方,所以「後龍」這個名字就更有道理了。現在後龍火車站附近還能看到一些老建築,上面寫的還是「後壠」這個舊稱呢!

說到後龍的地形也很有意思,因為靠海又有多條溪流經過,早期真的是個易守難攻的地方。清朝時這裡就是重要的軍事據點,後來更發展成苗栗的海線重鎮。現在去後龍玩,除了好望角、外埔漁港這些景點,其實很多巷弄裡都還藏著跟地名有關的小故事喔!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