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部首原來這樣寫!你寫對了嗎? | 寒字部首藏玄機,3秒教你記起來 | 寒部首超簡單!台灣人都這樣學
最近在整理電腦檔案時,發現好多朋友還在用「寒部首」的Hotmail信箱,這讓我想起以前申請第一個電子郵件的回憶。雖然現在Outlook已經整合了Hotmail服務,但那個藍色小信封的圖標還是讓人好懷念啊!今天就來聊聊這些跟「寒部首」相關的電子郵件服務,順便整理幾個實用資訊給大家。
說到Hotmail轉型成Outlook的過程,其實很多台灣用戶都經歷過這段轉換期。記得當時微軟為了讓使用者無痛轉移,還特別設計了自動遷移系統。不過現在要登入的話,直接到Outlook網站或用App就可以了,操作起來比以前更方便。下面整理幾個常見的登入方式:
服務類型 | 網址 | 適用情況 |
---|---|---|
網頁版Outlook | 電腦瀏覽器直接使用 | |
手機版網頁 | 臨時用手機瀏覽器登入 | |
Outlook App | 微軟商店/App Store下載 | 長期用手機收發郵件 |
有時候會遇到忘記密碼的狀況,這時候可以到微軟的帳戶恢復頁面處理。我發現很多長輩特別容易卡在這個環節,因為他們習慣把密碼寫在紙本記事本上,但電腦輸入時大小寫沒切換好就登不進去。建議可以幫家人設定密碼提示,或是教他們用指紋辨識登入,這樣會省事很多。
說到信箱容量,現在的Outlook免費帳戶有15GB空間,比早期的Hotmail大方多了。以前還要定期清理信件,不然很快就爆滿。現在除了存信件,還能放不少OneDrive的檔案,對於常需要傳工作資料的人來說真的很方便。不過要注意的是,如果超過90天沒登入,帳號可能會被系統回收喔!
寒部首怎麼寫?教你正確筆順與常見錯誤
最近天氣熱到爆,但寫字還是要認真啦!今天來聊聊「寒」這個字的部首寫法,很多人從小寫到大卻沒注意細節。其實「寒」的部首是「宀」(寶蓋頭),但下面那個複雜的結構才是讓人頭痛的地方。先說個冷知識:這個字總共有12畫,光部首就佔了3畫,難怪小學生寫到快崩潰(笑)。
先來看正確筆順分解表:
筆畫順序 | 書寫重點 | 常見錯誤 |
---|---|---|
1. 宀的點 | 輕點後稍頓 | 點太長變撇 |
2. 左撇 | 從右上向左下45度 | 角度太平或太豎 |
3. 橫鉤 | 收尾要乾脆上挑 | 鉤得太圓或沒鉤 |
4-12. 下部結構 | 先寫中間短橫再兩豎 | 順序顛倒變塗鴉 |
寫「寒」最常犯的錯就是下面那個「井」字形結構,很多人會先寫兩豎再補橫線,這樣整個字會歪掉。正確要像蓋房子一樣,先打橫樑(短橫)再立柱子(兩豎),最後補上那些撇捺才會穩。記得我小時候被老師用紅筆圈起來的慘痛經驗,就是因為把最後兩點寫成八字鬍(哭)。
現在手機打字方便,但手寫機會變少反而更容易忘記筆順。建議可以用手指在桌面練習,感受那個「橫輕豎重」的節奏。特別是冬天寫這個字特別有感,因為手冷的時候寫「寒」真的會抖啊!下次看到這個字,不妨多留意它的結構,會發現中文字其實藏了很多建築美感。
寒部首有哪些字?這些常用字你都認識嗎?其實「冫」這個部首在台灣我們都習慣叫「兩點水」,雖然看起來簡單,但包含的字還真不少呢!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日常生活中超常遇到的「冫」部字,保證讓你恍然大悟:「啊~原來這個字也是兩點水!」
先來看幾個最基礎的「冫」部字,這些字多半跟「冷」有點關係,像是「冰」、「冷」、「凍」這幾個字,光看就覺得涼颼颼的對吧?特別是夏天寫到「冰」字的時候,真的會特別有感啊!不過你知道嗎?像「准」、「淨」這些看起來不太冷的字,其實也都是「冫」部的成員喔。
下面整理幾個常見的「冫」部字給大家參考:
字詞 | 注音 | 常見用法 |
---|---|---|
冰 | ㄅㄧㄥ | 冰淇淋、冰塊 |
冷 | ㄌㄥˇ | 冷氣、冷靜 |
凍 | ㄉㄨㄥˋ | 冷凍、果凍 |
准 | ㄓㄨㄣˇ | 准許、標準 |
淨 | ㄐㄧㄥˋ | 乾淨、淨化 |
講到「准」這個字特別有趣,明明意思是「允許」,跟「冷」好像沒什麼關係,但因為古代造字時用「冫」表示「水平」的意思,所以就歸在這個部首啦!還有「淨」字也是,雖然現在都用來表示「清潔」,但最早其實跟「冰清玉潔」的概念有關聯。
下次看到「冫」部的字,不妨多留意一下它們的寫法和讀音。像「凜冽」的「凜」字,雖然筆畫多了點,但拆開來看就是「冫」加「稟」,是不是突然覺得漢字其實很有邏輯呢?這些字在報章雜誌上都很常見,多認識幾個對閱讀幫助很大喔!
為什麼『寒』字要用這個部首?原來跟天氣有關
大家有冇諗過點解「寒」字要用「宀」做部首呢?其實呢個部首同天氣真係有好大關係㗎!「宀」喺古代係代表屋頂嘅意思,而「寒」字下面嘅「冫」就係冰嘅象形,成個字合埋一齊就係「屋頂下結冰」嘅畫面,真係好生動咁表達出寒冷嘅感覺。
講到「寒」字嘅演變,其實佢嘅甲骨文更加有趣:
字形演變 | 特徵描述 |
---|---|
甲骨文 | 好似一個人縮喺屋企發抖嘅樣 |
金文 | 開始有「宀」同「冫」嘅組合 |
小篆 | 結構更加規範化 |
楷書 | 變成而家我哋熟悉嘅寫法 |
古人造字真係好有智慧,「寒」字唔單止表達到溫度低,仲暗示咗人要躲喺屋入面避寒嘅情境。呢種造字方法叫做「會意」,就係將幾個部件嘅意思合埋一齊嚟表達新嘅概念。好似「寒」字咁,見到個字就已經感受到嗰種刺骨嘅凍,真係好犀利!
而家我哋成日講「寒流」、「寒舍」,其實都保留咗古早嘅意思。特別係「寒舍」呢個詞,直頭就係「寒」字本義嘅延伸,謙稱自己嘅屋企好簡陋,連保暖都做得唔夠好。睇嚟漢字真係藏住好多古人嘅生活智慧,每個字背後都有一段古仔等住我哋去發掘。下次天氣凍嘅時候,不妨諗下「寒」字點解要咁寫,可能會覺得冇咁凍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