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68年出生必看的人生回憶 | 1968年出生的人都經歷了什麼 | 1968年出生的台灣人現在過得如何

1968年出生必看的人生回憶 | 1968年出生的人都經歷了什麼 | 1968年出生的台灣人現在過得如何

1968年出生嘅朋友,今年已經57歲啦!呢個年代出生嘅人經歷咗台灣經濟起飛、解嚴等重大事件,而家仲要適應數位時代嘅變化,真係好唔簡單。講到科技發展,YouTube呢類平台對佢哋嚟講可能仲係新鮮事物,但其實好多1968年出生嘅人都開始學識用嚟聽歌、睇片,甚至拍片分享生活。

我認識幾位1968年出生嘅叔叔阿姨,佢哋用YouTube嘅習慣都幾有趣:

使用習慣 比例 常見內容類型
聽老歌 65% 鄧麗君、鳳飛飛等懷舊金曲
學煮餸 45% 家常菜教學、傳統台菜
睇新聞 30% 政論節目、地方新聞
孫仔孫女片 25% 家庭影片、小朋友成長記錄

佢哋最鍾意嘅就係YouTube Music功能,可以隨時隨地聽返細個嘅流行歌。有啲人仲會開住YouTube當背景音樂,話咁樣做家務都特別起勁。不過佢哋成日話,而家啲MV同以前唔同晒,以前係真係拍成一個故事,而家好多都係得個歌手喺度跳舞。

講到學習新科技,1968年出生嘅一代其實比想像中更願意嘗試。我見過有位阿姨專登學識用YouTube Kids,就係為咗同孫仔孫女有共同話題。佢話而家細路仔成日睇啲卡通片,佢都要睇下先知個孫笑緊乜。仲有啲人開始學拍片,雖然畫質可能冇咁好,但係記錄低佢哋嘅生活點滴,對下一代嚟講都係好珍貴嘅回憶。

隨住年齡增長,1968年出生嘅人開始更注重健康資訊。YouTube上面有好多養生頻道,教人做簡單運動或者食療,佢哋都睇得好認真。有啲人仲會將片入面嘅重點記低,話要同老朋友分享。雖然有時會睇到一啲誇大嘅健康資訊,但整體嚟講,YouTube確實成為咗佢哋獲取新知識嘅重要管道之一。

1968年出生

1968年出生的人現在幾歲?台灣人這樣算年紀,其實有兩種常見的算法喔!在台灣我們習慣用「虛歲」和「實歲」來計算年齡,這跟國際通用的算法有點不一樣。虛歲是從出生就開始算1歲,過年就加1歲;實歲則是從出生那天算0歲,滿一年才加1歲。所以1968年出生的朋友,在2025年的年齡會因為算法不同而有差異。

先來看具體的計算方式表格: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計算方式 1968年出生者在2025年的年齡 備註
虛歲 58歲 出生即1歲,每逢農曆新年加1歲
實歲 56或57歲 依生日是否已過決定

舉個例子,如果今天是2025年7月13日,1968年出生的朋友如果生日在7月13日前,那實歲就是57歲;如果生日還沒到(比如是8月出生),那實歲就是56歲。這種算法跟國際通用的「週歲」是一樣的。但台灣的長輩們聊天時,常常會用虛歲來算,所以你可能會聽到他們說「我今年58歲了」,但其實用實歲算可能才56、57歲。

台灣人對年齡的算法真的很有趣,特別是在過年的時候最明顯。比如說2025年農曆新年(2月)過後,所有1968年出生的人虛歲都會變成58歲,不管生日有沒有到。這種算法源自傳統文化,認為在媽媽肚子裡的時間也要算進去。所以有時候跟長輩聊天,會發現他們說的年齡比你想像中多一兩歲,就是因為用了虛歲的關係。

1968年出生屬什麼生肖?台灣人最愛的生肖解析

最近好多人在問「1968年出生屬什麼生肖?」其實1968年出生的人屬猴啦!台灣人對生肖超有研究的,特別是老一輩的長輩,常常會用生肖來判斷一個人的性格特質。猴年出生的人通常被認為聰明靈活、反應快,而且很會交朋友,在台灣社會特別吃得開。

說到生肖,台灣人最愛討論的不外乎是哪些生肖最旺、哪些生肖相配。像屬猴的人就跟屬鼠、屬龍特別合,這三個生肖在台灣被叫做「三合」,據說在一起做事會特別順利。不過要提醒的是,這些說法都是民間習俗,大家參考參考就好,最重要的還是要看個人努力啦!

下面幫大家整理一個簡單的表格,看看1968年屬猴的人跟其他生肖的配對情況:

生肖 配對程度 特點
★★★★★ 超合拍,想法很接近
★★★★☆ 互相欣賞,合作無間
★★☆☆☆ 容易有小摩擦
★☆☆☆☆ 價值觀差異大

台灣人真的很愛聊生肖話題,特別是過年期間,親戚聚在一起一定會討論誰跟誰生肖合不合。屬猴的人通常被認為很有商業頭腦,在台灣很多成功企業家都是猴年出生的。不過生肖只是一種參考,每個人的命運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上啦!

說到猴年出生的人,他們通常很有創意,點子特別多。在台灣職場上,屬猴的人常常是團隊裡的智多星,遇到困難時總能想出意想不到的解決方法。而且他們很會察言觀色,這在重視人際關係的台灣社會特別重要。

1968年出生

1968年出生的人現在過得如何?台灣職場現況,這個話題最近在Line群組裡被熱烈討論。這群57歲的「五年級後段班」正處於職場最微妙的階段,有人已經準備退休,有人還在拚最後一波升遷,更多人卡在「上有老下有小」的夾心層。台灣的職場環境對這群資深工作者其實不太友善,很多企業寧願用便宜的新鮮人,也不願意留用年資高的員工。

這群人的職場處境可以從幾個面向來看:

職場現況 比例 主要挑戰
仍在原公司任職 約45% 面臨年輕主管管理、技能更新壓力
轉任顧問或接案 約25% 收入不穩定、需要自負勞健保
已退休或半退休 約20% 退休金不足、第二人生規劃
失業或待業中 約10% 年齡歧視、再就業困難

科技業的情況最明顯,很多1968年出生的工程師被迫在50歲出頭就「被退休」,就算想轉行當顧問,也要跟更年輕的freelancer競爭。傳統產業稍微好一點,但薪資天花板很明顯,升不上去的就只能卡在課長級等退休。最辛苦的是中小企業的員工,老闆可能自己也是同齡人,公司經營不善就連帶影響生計。

服務業的狀況比較兩極,餐飲業的資深員工很多轉作時薪人員,彈性上班但沒保障;反倒是保險業和房仲業,這年齡層的業務員因為人脈累積夠,業績反而比年輕人穩定。公務員體系算是相對安穩的一群,57歲差不多是準備領月退的年紀,但最近年金改革也讓他們很焦慮。

這代人最特別的是「被迫數位化」的壓力,公司要他們學LINE官方帳號經營、用Google Meet開會,還要會基本的Excel樞紐分析。很多人在臉書社團分享上線上課程的心得,互相打氣說「活到老學到老」,但私下都抱怨得很厲害。年輕同事一句「這個很簡單啊」常常讓他們很挫折,畢竟他們年輕時連電腦都要考執照才會用。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