麻將台語術語大公開!老手都這樣説 | 打牌必學!10個常用麻將台語 | 阿嬤教的麻將台語你會幾個?
麻將台語原來這麼有趣!老司機帶你認識這些超實用術語
打麻將的時候總會聽到一些有趣的麻將台語術語,這些都是台灣牌桌上特有的文化。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幾個超常用的台語麻將術語,讓你打牌時聽得懂、說得出,跟阿公阿嬤打牌也能暢通無阻!
首先一定要知道的就是「碰碰胡」,台語叫做「phòng-phòng-hô͘」,這是指全部都用碰牌組成的胡牌方式。還有「槓上開花」台語說「kòng-siōng-khui-hoe」,就是在槓牌後摸到的那張牌直接胡牌,這種時候通常大家都會特別興奮!另外像「天聽」台語是「thian-thiaⁿ」,指的是剛拿完牌就聽牌,這種情況真的可遇不可求啊。
國語術語 | 台語發音 | 意思說明 |
---|---|---|
自摸 | chū-bong | 自己摸到胡牌的牌 |
放槍 | hòng-chhiuⁿ | 打出讓別人胡的牌 |
海底撈月 | hái-té-lô-goe̍h | 最後一張牌自摸 |
相公 | siòng-kong | 少拿或多拿牌 |
邊張 | pian-tiuⁿ | 只缺一邊就能完成的牌 |
打牌時常會聽到「臭莊」(chhàu-chng),這可不是在罵人喔,是指莊家連續輸牌的情況。還有「搶槓胡」(chhiúⁿ-kòng-hô͘)也很有趣,就是別人要槓牌的時候,剛好是你需要的牌就可以直接胡走。這些術語用台語說起來特別有味道,而且很多都是從古早流傳下來的說法。
說到台語麻將術語,不得不提「花牌」(hoe-pâi)和「風牌」(hong-pâi)的唸法。東風叫「tang-hong」,南風是「lâm-hong」,西風「se-hong」,北風「pak-hong」,這些在算台數的時候都很重要。另外像「中發白」台語分別是「tiong」、「hoat」、「pe̍h」,記住這些發音在算台數時才不會搞錯。
麻將台語怎麼講?阿公阿嬤最愛用的傳統術語
每次回阿公家過年,最期待就是看長輩們打麻將,他們用台語喊牌的聲音特別有味道!這些傳統術語不只是遊戲用語,根本是台灣人的共同記憶。今天就來分享那些讓年輕人聽得霧煞煞,但阿公阿嬤超愛用的麻將台語術語,學會了下次過年就能跟長輩們尬聊啦!
麻將台語最有趣的就是把數字牌念得像在唱歌,像是「一索」叫「么雞」、「二索」是「兩隻鳥仔」,聽到「三索」喊「三支香」就知道阿嬤又在拜拜了。萬子更妙,「一萬」變「么萬」、「二萬」說「兩萬」,但「五萬」突然變成「五桶」,這些轉換沒人教真的聽不懂餒!
國語說法 | 台語術語 | 特別記憶點 |
---|---|---|
一筒 | 餅仔 | 長輩都說像月餅 |
五條 | 五索 | 阿公會說「五支棍」 |
七萬 | 七桶 | 阿嬤最愛喊「七桶金」 |
東風 | 東仔 | 打牌前要先拜東 |
白板 | 白皮 | 年輕人常聽成「白賊」 |
除了牌面術語,打牌時的動作也有一套說法。摸牌叫「掠牌」,碰牌是「碰」,但台語會拉長音變成「碰~」,胡牌最經典,阿公都會用丹田喊「胡啊!」然後全場歡呼。最有趣的是聽牌狀態,老人家不說「聽牌」,而是用「等胡」或「等自摸」,那種期待感整個從語氣裡跑出來。
這些台語麻將術語其實藏著滿滿的台灣味,像「中洞」叫「中空」、「邊張」說「邊仔」,連「槓上開花」都能變成「開花結果」,根本是把生活用語都融進去了。現在年輕人打麻將都用國語,但偶爾學幾句台語術語,不僅能跟長輩拉近距離,還能感受到那種傳統的熱鬧氛圍呢!
為什麼老一輩打麻將都用台語?這些術語超有趣!每次看阿公阿嬤打牌,那些「碰啊!」、「吃啦!」的台語喊聲總讓人會心一笑。其實這些用語不只是語言習慣,更藏著台灣麻將文化的精髓,有些術語甚至連年輕人都聽不懂,今天就來聊聊這些有趣的台語麻將話。
老一輩用台語打麻將可不是沒有原因的,早期台灣社會普遍使用台語溝通,麻將作為日常娛樂自然發展出一套專屬詞彙。像「槓」要說「khòng」、「聽牌」叫「thiaⁿ-phâi」,這些用語比國語更簡潔有力,在牌桌上喊起來特別有氣勢。而且很多術語其實是從日治時期流傳下來的,像「榮(êng)」就是從日語「ロン」演變而來的呢!
下面整理幾個經典台語麻將術語,保證下次回老家打牌能用上:
台語發音 | 國語意思 | 使用時機 |
---|---|---|
khàu-kháu | 碰碰胡 | 拿到對對胡牌型時 |
tshit-á-phâi | 七仔牌 | 指七筒(因圖案像小孩) |
pe̍h-pâi | 白板 | 牌面空白的牌 |
âng-tiong | 紅中 | 就是紅中啦! |
kiáu-chú | 骰子 | 要丟骰子時這樣說 |
這些術語不只實用,還充滿生活趣味。像「tshit-á-phâi」七仔牌,就是因為七筒的圖案看起來像包著尿布的小孩;而「pe̍h-pâi」白板在台語裡念起來特別有韻味,比國語更傳神。現在很多年輕人打牌都直接用國語,但其實用台語喊牌更有味道,下次不妨試試看,保證讓長輩們眼睛一亮!
麻將台語還有很多有趣的用法,像是「kha̍k-thâu」指卡張、「tiòⁿ-á」是將牌,每個詞背後都有它的故事。有些阿公阿嬤甚至會用「chhiūⁿ-á」來稱呼條子,因為早期的條子圖案真的畫得像樹枝呢!這些用語不僅是遊戲術語,更是台灣語言文化的活化石,聽著長輩們用流利的台語打牌,彷彿能回到那個純樸的年代。
新手必學!10個最常用的麻將台語術語,不管你是剛接觸麻將還是想跟阿公阿嬤打牌更有fu,這些在地人天天掛在嘴邊的用語一定要記起來啦!台灣人打麻將除了拚輸贏,更愛那種邊打邊喇賽的氣氛,學會這些術語保證讓你打牌更有參與感,不會被當成菜鳥看~
首先一定要知道「聽牌」台語叫「等牌」,就是只差一張就能胡牌的狀態,這時候大家都會特別緊張。而「碰」跟「吃」這些基本動作,老一輩都說「碰牌」跟「食牌」,發音稍微不一樣但意思相同。最有趣的是「槓牌」要說「開槓」,如果連續開槓還會被說是「槓上開花」,這可是超級好運的象徵喔!
國語說法 | 台語術語 | 實際用法 |
---|---|---|
聽牌 | 等牌 | 「哇等二索很久了啦!」 |
碰 | 碰牌 | 「這張我要碰牌喔!」 |
吃 | 食牌 | 「食你打出來的三萬~」 |
槓 | 開槓 | 「連續開槓運氣有夠好」 |
自摸 | 自摸 | 「自摸啦!通通給錢!」 |
放槍 | 放銃 | 「啊!不小心放銃了…」 |
流局 | 流局 | 「這局流局沒人胡牌」 |
相公 | 相公 | 「少摸一張變相公了」 |
邊張 | 邊仔 | 「聽邊仔七索超難等」 |
中洞 | 中洞 | 「中洞五萬終於來了」 |
打牌時最常聽到的就是「自摸」跟「放銃」,自摸就是自己摸到要的牌,台語發音跟國語差不多但尾音要上揚,喊起來特別有氣勢。放銃則是台語說「放銃」,意思是不小心打牌給別人胡,通常會伴隨一陣哀號。另外像「相公」是指少拿或多拿牌,在台語麻將圈裡這可是很糗的事,會被大家笑很久。而「邊仔」跟「中洞」這些聽牌術語,老手們討論牌局時一定會用到,知道這些詞才能跟上大家的聊天節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