銅鏡魚料理秘訣大公開 | 銅鏡魚怎麼挑?達人教你選 | 銅鏡魚的5種家常煮法

銅鏡魚料理秘訣大公開 | 銅鏡魚怎麼挑?達人教你選 | 銅鏡魚的5種家常煮法

銅鏡魚這種台灣常見的養殖魚種,圓圓扁扁的外型就像古代銅鏡一樣可愛,是很多家庭餐桌上的常客。說到牠的料理方式,老一輩的台灣人最愛用破布子清蒸,魚肉細嫩又帶著甘甜,配白飯可以吃好幾碗呢!不過現在年輕人更喜歡創新吃法,像是做成泰式檸檬魚或是日式鹽烤,都別有一番風味。

銅鏡魚的營養價值其實很高,特別是對發育中的小朋友和需要補充蛋白質的長輩來說。這邊幫大家整理一個簡單的營養成分表:

營養成分 每100克含量 對身體的好處
蛋白質 18.5g 幫助肌肉生長
維生素D 5.2μg 強化骨骼
Omega-3 1.2g 保護心血管
鈣質 12mg 預防骨質疏鬆

在傳統市場挑銅鏡魚可是有訣竅的,阿嬤都教我們要看魚眼清澈、魚鰓鮮紅,按壓魚身要有彈性。現在超市雖然方便,但有些冷凍太久的口感就會差很多。記得有次在基隆崁仔頂魚市看到現撈的銅鏡魚,那個鮮度真的沒話說,連生魚片都能做!

料理銅鏡魚最怕的就是魚腥味,其實只要在魚腹內塞些薑片和蔥段,再淋點米酒去腥就很有效。我發現用台灣本土的破布子來蒸,比用醬油更能帶出魚的鮮甜,而且破布子那種特殊的發酵香氣,跟銅鏡魚真是絕配。最近還學到一個小技巧,蒸魚前在魚皮抹薄薄一層鹽,肉質會更緊實喔!

銅鏡魚


銅鏡魚是什麼?台灣常見的經濟魚種小檔案,這可是許多老饕和漁民都熟悉的魚種呢!這種魚在台灣周邊海域很常見,尤其是西部沿海一帶,從新竹到屏東都能捕獲到。銅鏡魚的學名叫做「黃鰭鯛」,因為魚鰭呈現鮮明的黃色而得名,但更多人喜歡叫它銅鏡魚,可能是因為魚身閃亮亮的像銅鏡一樣吧!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這種魚的體型通常不會太大,成年後大約在20-30公分左右,體重約0.5-1公斤。肉質細緻又帶點彈性,不管是清蒸、煎煮還是做成魚湯都很適合,是台灣家庭餐桌上常見的魚料理。特別是在傳統市場裡,經常可以看到攤販擺著新鮮的銅鏡魚在賣,價格也算親民,是CP值很高的魚種喔!

特徵 說明
學名 黃鰭鯛
俗名 銅鏡魚、黃翅仔
體型 20-30公分
體重 0.5-1公斤
特徵 魚鰭呈黃色,魚身閃亮
分佈 台灣西部沿海
季節 全年皆有,秋冬較肥美
料理方式 清蒸、煎煮、煮湯皆宜

銅鏡魚在台灣漁業中算是重要的經濟魚種,因為牠們適應力強,生長速度也不慢,所以漁獲量一直都很穩定。不過近年來因為過度捕撈和海洋環境變化,野生銅鏡魚的數量也有減少的趨勢。現在有些養殖場開始嘗試人工養殖銅鏡魚,雖然肉質和野生比起來稍嫌軟嫩,但至少能減輕對野生族群的壓力。

說到挑選銅鏡魚的小技巧,老一輩的漁民都會告訴你要看魚眼的清澈度和魚鰭的鮮豔程度。新鮮的銅鏡魚眼睛會很明亮,不會霧霧的,魚鰭的黃色也會很鮮明。另外按壓魚身時要有彈性,如果按下去就凹陷的話,可能就不太新鮮了。這些都是買魚時可以注意的小細節喔!

最近好多朋友在問「銅鏡魚哪裡買?傳統市場挑選新鮮貨的秘訣」,其實這種肉質細嫩的魚在台灣傳統市場很常見,但要挑到真正新鮮的就要靠一些小技巧啦!今天就來分享我跑了十幾年菜市場的經驗,讓大家都能買到肥美又新鮮的銅鏡魚。


首先要知道銅鏡魚的產季,雖然現在養殖技術發達,但農曆8-10月才是牠最肥美的時候。我習慣一大早7點去市場,這時候漁貨最新鮮,攤販也比較願意給好價格。記得要找那種魚眼睛清澈凸出、魚鰓鮮紅的,摸起來肉質要有彈性,如果魚肚軟趴趴的可能就不太新鮮了。

挑選重點 新鮮特徵 不新鮮特徵
眼睛 清澈凸出 混濁凹陷
魚鰓 鮮紅色 暗褐色
魚身 有彈性、鱗片完整 軟爛、鱗片脫落
氣味 淡淡海味 腥臭味

買的時候可以請老闆現場處理,順便觀察內臟顏色。新鮮銅鏡魚的內臟應該是完整的,不會有破損或變色。有些攤販會把不新鮮的魚泡在冰水裡,這時候就要特別注意魚肉有沒有泡到變白或鬆散。我通常會固定跟幾家信譽好的魚販買,他們都知道我要挑最新鮮的貨。

價格方面,現在時價大概在每台斤150-250元之間,太大隻的反而不夠嫩。記得要跟老闆說要煮湯還是煎,他們會幫忙挑適合的size。如果是煮湯的話,選約巴掌大小的最剛好,肉質不會太老。買回家後如果不馬上煮,最好用保鮮盒裝起來放在冰箱最冷的地方,但建議還是當天料理最新鮮啦!

銅鏡魚

為什麼銅鏡魚這麼受歡迎?老饕最愛的口感解析,這問題其實藏在台灣人對海鮮的挑剔味蕾裡。銅鏡魚又稱「金線鰱」,肉質細嫩又帶點彈性,最特別的是牠的油脂分布均勻,吃起來不會太膩卻又夠香,完全就是老饕們心目中的夢幻魚種。而且這種魚在台灣海域產量穩定,從基隆到屏東都能捕獲,新鮮度絕對掛保證,難怪會成為海產店和家庭餐桌的常客。

銅鏡魚受歡迎還有一個關鍵,就是牠的料理適應性超強。清蒸能吃到原汁原味的鮮甜,乾煎則能把魚皮煎得酥脆,連魚肉都能保持多汁。老一輩的台灣人最愛用破布子來蒸銅鏡魚,說這樣最能帶出魚肉的甘味。現在年輕人也開發出新吃法,像是做成泰式檸檬魚或是日式鹽烤,怎麼煮都對味。

銅鏡魚特色 老饕評價 常見料理方式
肉質細嫩帶彈性 「咬下去會回彈」 清蒸、煮湯
油脂分布均勻 「香而不膩口」 乾煎、鹽烤
魚皮膠質豐富 「膠質黏嘴唇」 紅燒、三杯
魚刺大而明顯 「不用怕卡喉嚨」 油炸、糖醋

說到銅鏡魚的季節性,其實全年都吃得到,但老經驗的魚販會告訴你,農曆年前後的銅鏡魚最肥美。這時候的魚肚子裡滿滿都是魚卵,用蒜末醬油簡單蒸一下就超下飯。有些海產店老闆還會特別保留帶卵的母魚,做成「銅鏡魚卵煎蛋」,這道可是隱藏版菜單,懂吃的客人一來就會先問今天有沒有貨。另外銅鏡魚的價格也很親民,比起同樣是高級魚種的紅喉或黑喉,銅鏡魚的CP值簡直高到破表,難怪會成為海鮮控的心頭好。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