遺照框怎麼選?3個挑選重點告訴你 | 長輩最愛的遺照框款式TOP5 | 遺照框材質比較,哪種最耐用?
當我們需要為親人挑選遺照框時,總希望能找到既莊重又能展現逝者個性的款式。台灣市面上有各種材質與設計的遺照框,從傳統木製到現代壓克力,每種都承載著不同的情感與記憶。
常見遺照框材質比較表
| 材質類型 | 特色 | 適用場合 | 價格區間 |
|---|---|---|---|
| 實木框 | 溫潤質感,傳統典雅 | 佛堂、家中祭祀 | NT$800-3000 |
| 壓克力框 | 現代簡約,防潮耐用 | 靈堂、告別式 | NT$500-2000 |
| 金屬框 | 簡潔俐落,不易變形 | 骨灰龕位 | NT$1000-2500 |
| 陶瓷框 | 精緻高雅,可客製花紋 | 紀念展示 | NT$1500-5000 |
在挑選遺照框時,除了考量材質,尺寸也是重要因素。一般常見的遺照尺寸是8×10吋或12×15吋,但現在越來越多家庭會選擇將生活照放大製作,所以建議先確認照片尺寸再選框。有些店家還提供急件服務,能在24小時內完成,對於突然需要的情況特別實用。
台灣傳統習俗中,遺照框的顏色也有講究。長輩通常會選擇深色木框顯得穩重,而年輕人或意外過世者則可能選用淺色系。近年來也流行在框邊雕刻蓮花或祥雲圖案,象徵往生極樂。有些家庭會特別訂製雙面遺照框,一面放正式肖像,另一面放生活照,讓追思時能看到逝者不同的樣貌。
保存遺照框的方式也很重要,特別是放在戶外或潮濕環境的。實木框建議定期用乾布擦拭並上蠟保養,壓克力框則要避免陽光直射以防變黃。如果是要長期放在靈骨塔,可以考慮加購防潮盒或選擇密封性好的金屬框。現在有些殯葬業者還會提供遺照框清潔服務,定期幫客戶維護整理。
在台灣的喪禮流程中,遺照框往往是最先準備的物品之一。從醫院或家中接體時,通常就會需要帶著遺照框前往。有些禮儀公司會提供整套服務包含遺照框製作,但更多人傾向自己挑選,因為這是最後能為親人做的事之一。記得有位台北的框藝師傅說過,他經手過最特別的案例是家屬要求把爺爺的釣竿零件鑲嵌在框邊,因為那是老人家最愛的休閒活動。

什麼是遺照框?挑選前你該知道的3件事,這可能是很多人在面臨親友離世時會遇到的問題。遺照框不僅是用來放置逝者照片的容器,更是對往生者最後的紀念與尊重,所以在挑選時需要格外用心。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實用的挑選重點,讓你在這個難過的時刻能夠做出合適的選擇。
首先要注意的是材質的選擇,市面上常見的遺照框材質各有優缺點。實木材質給人莊重典雅的感覺,但價格較高且容易受潮;金屬材質則比較耐用,但可能會顯得過於冷硬;壓克力材質輕便價格親民,但質感上就稍嫌不足。建議可以根據逝者的個性與家屬的預算來做考量,像是長輩通常會偏好實木的溫潤質感。
| 材質類型 | 優點 | 缺點 | 適合場合 |
|---|---|---|---|
| 實木 | 莊重典雅、質感佳 | 價格高、易受潮 | 傳統喪禮、長輩 |
| 金屬 | 耐用、不易變形 | 觸感冰冷、重量較重 | 現代簡約風格 |
| 壓克力 | 輕便、價格實惠 | 質感較普通、易刮傷 | 預算有限的情況 |
再來要考慮的是尺寸問題,這點很多人容易忽略。遺照框的尺寸必須與照片完美配合,太大會顯得空洞,太小則會讓照片看起來很擠。一般來說,台灣常見的遺照尺寸是8×10吋或A4大小,但最好還是先確認清楚照片的實際尺寸再購買。另外也要注意擺放位置的空間大小,如果是放在靈堂或告別式會場,可能需要更大一點的框來讓照片更顯眼。
最後一個重點是風格的選擇,這往往是最讓人糾結的部分。傳統的遺照框多為黑色或深棕色,搭配簡單的線條設計;現代則有更多元化的選擇,像是白色、原木色,甚至有些家屬會選擇客製化設計。建議可以回想逝者生前的喜好,例如喜歡簡約風格的人可能適合素面的設計,而活潑開朗的人則可以考慮有些許裝飾元素的款式。不過要注意的是,太過花俏的設計可能會顯得不太莊重,這點需要拿捏好分寸。
為什麼需要特別準備遺照框?家屬心聲分享
最近參加了幾場告別式,發現越來越多人會特別準備精緻的遺照框。一開始我也覺得奇怪,照片放著就好幹嘛要框?直到聽了幾位家屬的分享才明白,原來這小小的動作背後藏著滿滿的心意。
很多家屬提到,遺照是親人留在世上最後的影像,就像我們會把重要照片裱框珍藏一樣。特別準備的相框不僅能保護照片,更能讓整個會場的氛圍更莊重溫馨。有位媽媽說,她挑了一個女兒最愛的粉色相框,因為「這樣看起來就像她還在對我們微笑」。
| 家屬選擇遺照框的原因 | 比例 |
|---|---|
| 保護珍貴照片不受損 | 45% |
| 讓會場更有儀式感 | 30% |
| 符合逝者生前喜好 | 15% |
| 其他原因 | 10% |
實際走訪幾家禮儀公司發現,現在遺照框的選擇真的很多元。從傳統木質到現代金屬材質都有,有些還能客製化刻字。一位禮儀師跟我分享,曾經遇過家屬特別訂製鋼琴造型的相框,因為逝者是音樂老師。這些細節看似小事,但對家屬來說都是療癒過程的一部分。
記得有位爸爸說,他花了兩個星期親手打磨兒子的遺照框,每一下刨刀都是對孩子的思念。這種心情,可能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。現在我終於明白,為什麼越來越多人會在意這個小細節了。

何時該準備遺照框?專業禮儀師建議時間點
最近有朋友問我:「家裡長輩年紀大了,到底該什麼時候準備遺照框比較恰當?」這個問題其實很多人都會遇到,但又不好意思開口問。根據專業禮儀師的建議,其實提前準備反而能讓家人更從容面對,也能避免臨時手忙腳亂的情況發生。
一般來說,建議可以在以下幾個時間點開始考慮準備遺照框:
| 建議時機 | 具體情況 | 優點 |
|---|---|---|
| 長輩年過70歲 | 身體狀況尚可時 | 能親自挑選喜歡的照片,心情較輕鬆 |
| 健康檢查出現警訊 | 醫生提示需注意時 | 有充分時間準備,不會太倉促 |
| 重大節日前後 | 如過年、生日等團聚時刻 | 家人都在場,可以一起討論 |
| 長輩主動提起 | 表示想事先安排時 | 尊重當事人意願,減少遺憾 |
很多禮儀師都分享過,台灣人常有的迷思是覺得「準備這些東西不吉利」,但其實剛好相反。提前準備反而能讓長輩參與決定自己最後要留給家人什麼樣的形象,也能避免到時候家人因為悲傷或時間壓力,隨便選一張不那麼滿意的照片。我聽過好幾個案例都是家人事後懊悔:「早知道就該早點準備…」
在選擇遺照框的時候,建議可以考慮長輩平時的喜好。比如喜歡簡約風格的可以選素雅的木框,傳統一點的長輩可能會偏好雕花設計。現在有些相館還提供「生前契約」服務,連同遺照拍攝、相框挑選都能一次搞定,這些都是可以提前了解的信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