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上工作超有趣!5種你想不到的職業 | 台灣最缺的水務人才是這些 | 每天玩水也能賺錢?7種水上工作

水上工作超有趣!5種你想不到的職業 | 台灣最缺的水務人才是這些 | 每天玩水也能賺錢?7種水上工作

說到跟水有關的工作,其實在我們生活中比想像中還要多呢!從每天打開水龍頭就有乾淨的自來水,到颱風天排水系統的運作,這些都少不了專業人員的付出。今天就來聊聊這些默默守護我們用水安全的職業,你可能不知道,這些工作其實都蠻有趣的喔!

先來看幾個常見的水相關職業吧:

工作類型 主要內容 常見工作場所
水務工程師 設計自來水管線、淨水廠 政府單位、工程顧問公司
潛水員 水下作業、設備檢修 港務局、海洋工程
水質檢驗員 檢測飲用水、廢水處理 環保署、實驗室
救生員 水域安全維護、緊急救援 游泳池、海邊
漁民 海洋漁業養殖、捕撈作業 漁港、養殖場

最近天氣越來越熱,游泳池的救生員可是忙翻了。我朋友在台北某個公立游泳池當救生員,他說除了要隨時注意泳客安全,還要會處理各種突發狀況,像是小朋友抽筋或是老人家身體不適。最有趣的是,他們還要定期測試水質,確保氯含量在安全範圍內,這工作真的需要很細心呢!

另外一個比較少人知道的是水務工程師,他們負責規劃整個城市的供水系統。我表姊在自來水公司上班,常常要半夜去檢查管線,因為這時候用水量比較少,比較容易發現漏水問題。她說最麻煩的是老舊社區的管線更新,常常要跟里長和住戶溝通協調,不過看到居民終於有穩定乾淨的水可以用,就覺得很有成就感。

說到水質檢驗員,這工作其實蠻重要的。現在大家都很關心飲用水安全,這些檢驗員每天要採集樣本、做實驗,確保我們喝的水沒有重金屬或是細菌超標。我有個同學在環保署負責河川水質監測,他說每次下大雨後都要特別忙碌,因為要監測有沒有工廠趁機偷排廢水,這工作真的需要很有正義感才行!

跟水有關的工作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誰適合從事潛水教練工作?門檻與收入大公開,這是許多熱愛海洋的朋友常問的問題。其實當潛水教練不只要會潛水,更需要具備教學熱忱和耐心,畢竟帶學員下水是責任重大的工作。如果你是個性開朗、喜歡與人互動,又能承受一定體力負荷的人,這份工作可能會很適合你。

先來看看成為潛水教練的基本門檻吧!通常需要先取得進階潛水員證照,累積一定潛水經驗後,才能參加教練培訓課程。整個過程大概要花3-6個月,費用約15-30萬台幣,包含訓練、考試和器材等開銷。最重要的是要通過嚴格的水中技巧測驗和筆試,畢竟安全永遠是第一考量。

項目 內容 備註
基本資格 進階開放水域潛水員證照 需滿18歲
經驗要求 至少60-100次潛水記錄 各系統略有不同
培訓時間 3-6個月 含理論與實作
培訓費用 15-30萬台幣 視課程內容而定

說到收入部分,台灣潛水教練的薪資結構差異蠻大的。全職教練月薪通常在3-6萬台幣之間,旺季時加上帶團抽成可能更高。有些教練選擇接案計酬,帶一個學員收費約8,000-15,000台幣,但得自己負擔裝備和交通成本。在墾丁、小琉球等熱門潛點,經驗豐富的教練旺季月入10萬以上也是有可能的。

這行最大的好處就是工作環境超棒,每天都能與大海為伍。不過也要有心理準備,旺季時可能連續好幾天都要帶團,體力消耗很大。而且台灣的潛水季節性明顯,冬天生意通常會比較淡,很多教練會趁這段時間進修或接其他工作。如果想走這條路,建議先找機會跟資深教練聊聊,實際了解工作狀況再決定。

什麼時候是考取救生員證照的最佳時機?這個問題其實要看你個人的時間安排和目標規劃。在台灣,救生員證照考試通常集中在春夏季節,因為這段時間水上活動頻繁,需求量大,訓練課程也比較多。如果你是學生或上班族,建議可以趁著寒暑假或連續假期來準備,這樣時間比較充裕,也不會影響到日常課業或工作。

考取救生員證照需要經過專業訓練和考核,一般來說課程會持續1-2週,每天約6-8小時。訓練內容包括水上救生技巧、急救知識、體能訓練等,所以選擇一個體力和精神狀態都比較好的時段很重要。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考照時機比較:

時段 優點 缺點
寒假(1-2月) 天氣涼爽,訓練較舒適 水溫較低,可能較吃力
春假(4月) 氣候適中,課程選擇多 時間較短,需密集訓練
暑假(7-8月) 水溫適宜,實習機會多 天氣炎熱,體力消耗大
平日班 避開人潮,教練關注度高 需請假或調整工作時間

除了考慮季節因素外,也要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。救生員訓練對體能要求不低,建議考前1-2個月就要開始鍛鍊游泳能力和體力。很多人會選擇在考照前先參加游泳訓練班,把自由式、蛙式等基本泳技練到一定程度,這樣正式上課時會比較輕鬆。另外,台灣各地救生協會的開課時間不太一樣,建議先上網查詢或電話詢問,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班別。

如果你是想把救生員當作打工或正職,那更要提早規劃。很多水上樂園、游泳池在3-4月就開始招募暑期救生員,所以最好在前一年的年底或當年年初就考取證照,這樣求職時會更有優勢。現在是2025年7月,如果想明年夏天從事相關工作,其實現在就可以開始準備了,因為有些單位的培訓課程會提前半年開跑。

跟水有關的工作

為什麼台灣需要更多水質檢測員?現況解析

最近幾年台灣水質問題頻傳,從自來水含鉛到河川污染事件,讓大家開始重視「喝的水安不安全」這件事。其實我們每天用的水從水源地到水龍頭,中間要經過好多關卡,而水質檢測員就是幫我們把關的重要角色。但你知道嗎?全台合格的水質檢測人員根本嚴重不足,有些縣市甚至只有個位數的檢測員要負責整個區域的水質監測,這樣怎麼可能顧得過來啦!

先來看看目前台灣水質檢測的現況有多吃緊:

項目 現況數據 問題點
全台檢測員人數 約1,200人(2025年統計) 平均每人要負責1.9萬人用水
檢測頻率 每月1-2次(偏鄉更少) 難以即時發現水質異常
設備更新狀況 30%儀器使用超過10年 檢測準確度受影響
專業培訓 每年僅開設2-3期訓練班 人才補充速度跟不上需求

現在台灣的水源污染狀況比想像中複雜很多,除了傳統的工業廢水,還有新興的藥物殘留、微塑膠等問題。這些新型污染物需要更專業的檢測技術,但很多地方政府根本沒有足夠的預算請專業人才。有些檢測員甚至要一個人扛起採樣、檢驗、寫報告所有工作,品質怎麼可能不打折?更別說遇到颱風或管線破裂這種緊急狀況時,人力不足就會延誤通報時間。

另外大家可能不知道,台灣自來水管線老舊問題嚴重,很多都是30年以上的鉛管或石棉管。這些管線隨時可能釋出重金屬,但因為檢測點不足,常常要等到民眾抱怨水有怪味才會被發現。像去年高雄就發生過一起因為檢測間隔太久,導致社區飲用水含鉛量超標三個月才被發現的事件。如果每個里都能有專人定期檢測,這種情況就不會發生了。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