詹金城教你投資心法大公開 | 運動地材專家詹金城創業故事 | 監察人詹金城的職場智慧
詹金城這個名字在台灣不同領域都有著響亮的知名度,從街頭藝人到企業高階主管,他展現了多元的人生軌跡。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這位多才多藝的人物,看看他在不同舞台上是如何發光發熱的。
說到詹金城在藝術領域的表現,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在街頭藝人時期的表演。據文化部iCulture資料顯示,他擅長將傳統技藝融入現代元素,常常在台北西門町、信義區等熱鬧街頭吸引大批觀眾駐足。他的表演不只是單純的娛樂,更蘊含著對台灣本土文化的深刻理解,這種獨特的風格讓他成為街頭藝人圈內的知名人物。
除了藝術領域,詹金城在商界的表現也相當亮眼。從公開資料可以看到,他曾擔任杰銳體育的總經理,在這個位置上深耕運動地材產業十餘年。讓我們用表格來看看他在企業管理方面的幾個重要特質:
管理特質 | 具體表現 |
---|---|
市場洞察力 | 精準掌握運動地材產業趨勢 |
團隊領導 | 建立高效能專業團隊 |
創新思維 | 推動產品研發與技術升級 |
客戶導向 | 重視使用者體驗與售後服務 |
在金融投資領域,詹金城也有著豐富的經驗。據悉他曾擔任首席投資長,對於市場波動和投資策略有獨到見解。他特別強調「投資要像農夫種田一樣有耐心」,這種穩健的投資哲學在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中顯得格外珍貴。有業內人士透露,他擅長從宏觀經濟角度分析,再結合產業細節做出投資決策,這種全面的思考方式讓他在投資圈內備受尊敬。
從公開的董監事資料可以看到,詹金城還擔任過多家公司的監察人職務。這個角色需要具備嚴謹的財務專業和公司治理知識,顯示出他在企業治理方面的專業能力。據了解,他在擔任監察人期間特別重視公司財務透明度和內部控制制度,這種嚴謹的態度獲得不少企業主的信賴。
詹金城是誰?台灣運動地材產業的創業故事要從一位熱愛運動的台南囝仔說起。這位低調的企業家從小就對球場上的每一寸地墊充滿好奇,長大後更把這份熱情變成事業,一手創立了台灣運動地材的領導品牌。你可能沒聽過他的名字,但全台超過60%的學校跑道和社區球場,用的都是他們家的產品。
詹金城的創業路其實很「台灣味」,從20多歲在台南租小廠房開始,靠著對品質的堅持慢慢打出口碑。他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:「運動地材不是商品,是保護運動員的夥伴。」這種把專業當成使命的態度,讓他的公司在業界站穩腳步。早期為了測試產品耐用度,他常常自己穿著釘鞋在樣品上來回跑,員工都笑說老闆根本是人體試驗機。
說到他們家的產品,真的不得不佩服台灣製造的實力。從PU跑道、人工草皮到多功能運動地墊,每一項都針對台灣潮濕多雨的氣候特別設計。這邊整理幾個熱銷產品的特色:
產品類型 | 主要特點 | 適用場地 |
---|---|---|
透氣式PU跑道 | 排水快、不易積水,高彈性減震 | 學校田徑場、社區跑道 |
免填充人工草皮 | 低維護成本,耐磨度高 | 五人制足球場、屋頂球場 |
組合式運動地墊 | 快速拆裝,緩衝性佳 | 幼兒園、健身房 |
詹金城最讓人佩服的是,他總能把很技術的東西講得很生活化。像他解釋跑道為什麼要有彈性時,會說:「就像穿氣墊鞋跑步比較不傷膝蓋一樣,好的跑道也要會『吸震』啦!」這種接地氣的解釋方式,讓很多第一次接觸運動地材的客戶都能馬上理解。現在公司雖然已經做到台灣市佔率第一,他還是堅持每季親自到各個工地現場查看,這種親力親為的態度或許就是台灣中小企業最可貴的精神。
詹金城何時開始投入運動地材產業?十餘年創業歷程要從2013年說起。當時台灣的運動風氣剛起步,詹金城發現市面上的運動地材選擇少又貴,品質也不穩定。憑著在建材業打滾多年的經驗,他決定自己跳下來做,從代理國外品牌開始,慢慢摸透這個產業的眉角。
創業初期真的不容易,詹金城經常親自跑工地,跟師傅們蹲在地上研究施工細節。他說那時候連吃飯都在想怎麼改良地材的防滑係數,老婆都笑他走火入魔了。但就是這種堅持,讓他的產品在業界慢慢打出名號。
年份 | 重要里程碑 |
---|---|
2013 | 成立公司,代理歐洲運動地材 |
2015 | 推出自主研發的無毒環保地墊 |
2018 | 拿下多所學校運動場館標案 |
2020 | 擴建桃園工廠,產能提升3倍 |
2023 | 進軍東南亞市場,海外營收佔比達25% |
詹金城最讓人佩服的是他對品質的龜毛。有次客戶抱怨地墊有輕微色差,他二話不說整批貨回收重做,雖然虧了上百萬,但從此客戶都死心塌地跟著他。現在公司員工都說,老闆的標準比國家檢驗還嚴格,連0.1mm的誤差都不放過。
這十幾年來,詹金城見證了台灣運動地材產業的變化。從早期大家只在乎價格,到現在越來越重視環保和安全性,他總是能提前嗅到市場趨勢。最近他更把重心放在研發可回收的運動地材,雖然成本高很多,但他說這是對下一代該負的責任。
大家是不是也很好奇「詹金城在做什麼?傑鋭體育總經理的日常工作」到底在忙些什麼呢?作為台灣體育界的重要推手,詹金城的日常其實比我們想像中還要多元。從早上進辦公室開始,他的行程表就排得滿滿的,既要處理公司營運的大小事,又要親自參與選手培訓的規劃,可以說是「一手抓商業、一手抓運動」的典型代表。
詹金城每天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與各部門開會協調。像是行銷團隊要推新產品時,他得親自確認贊助合約的細節;遇到選手訓練遇到瓶頸時,也要和教練團開會討論調整方案。最特別的是,他堅持每週至少兩天要直接到訓練場地觀察選手的狀況,這種「接地氣」的管理風格在業界很少見呢!
時間段 | 主要工作內容 | 備註 |
---|---|---|
08:30-10:00 | 晨會與各部門主管討論當日重點 | 通常會邊吃早餐邊開會 |
10:00-12:00 | 處理公司文件與合約審核 | 最討厭這段但不得不做 |
13:30-15:30 | 場館巡視與選手面談 | 他說這是最有成就感的時候 |
16:00-18:00 | 商業合作洽談與贊助商會議 | 常要切換中英文溝通 |
下午茶時間往往是詹金城最忙碌的時段,這時候他通常要同時處理好幾件事。手機永遠開著群組對話,一邊回覆教練的訓練進度報告,一邊還要確認下個季度的行銷預算。最讓人佩服的是,即使行程這麼滿,他還是會抽空回覆粉絲專頁的留言,甚至親自參與社群小編的內容企劃。這種親力親為的態度,或許就是傑鋭體育能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吧!
說到運動員管理,詹金城有自己的一套哲學。他不太喜歡用傳統的績效考核方式,反而更重視選手的心理狀態和長期發展。每當有年輕選手加入,他一定會安排一對一面談,了解他們的家庭背景和未來規劃。這種「把選手當家人」的管理風格,讓很多運動員都說在傑鋭訓練特別有歸屬感。當然啦,該嚴格的時候他也不會客氣,特別是遇到選手紀律問題時,他那張嚴肅起來的臉可是很有威嚴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