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常見蕨類植物Top5 | 新手必養的蕨類品種 | 這些蕨類在陽台就能種

台灣常見蕨類植物Top5 | 新手必養的蕨類品種 | 這些蕨類在陽台就能種

蕨類植物代表品種在台灣隨處可見,從潮濕的山林到居家盆栽都能發現它們的蹤影。這些古老的植物沒有花朵,卻以獨特的葉形和繁殖方式吸引許多植物愛好者。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幾種台灣常見的蕨類,讓你在郊外踏青時能輕鬆辨識這些綠色小精靈。

首先是最具代表性的台灣山蘇花,它的葉片呈放射狀排列,像極了鳥巢的形狀,所以也有人叫它「鳥巢蕨」。這種蕨類特別耐陰,很多人家裡都會種來當觀葉植物。再來是兔腳蕨,它的根莖長滿褐色絨毛,遠看真的像兔子的腳掌一樣可愛,是園藝界的熱門品種。

下面整理幾種常見蕨類的特徵給大家參考:

品種名稱 特徵描述 常見生長環境
台灣山蘇花 葉片呈放射狀,可達1公尺長 低海拔陰濕處
兔腳蕨 根莖密布褐色絨毛,葉片細碎 盆栽或樹幹附生
筆筒樹 樹幹直立如筆筒,頂端有大型羽狀葉 中低海拔山區
過山貓 葉背有明顯孢子囊群呈線形排列 潮濕石壁或土坡
鳳尾蕨 葉片羽狀分裂,形似鳳凰尾巴 林緣或溪谷旁

說到蕨類就不能不提筆筒樹,這種樹形蕨類可以長到3-4公尺高,在陽明山國家公園很常見,遠看就像一支支插在地上的綠色大毛筆。還有過山貓,它的葉背有整齊排列的褐色孢子囊群,在潮濕的岩石上經常能看到一大片。這些蕨類不只長得特別,還都是台灣低海拔森林的重要成員呢!

如果你喜歡小巧的品種,鳳尾蕨是個不錯的選擇,它的葉子會隨著生長從粉紅色慢慢轉綠,放在辦公室或書桌上都很療癒。現在很多園藝店都有賣各種蕨類的小盆栽,價格也不貴,很適合新手種植。記得它們大多喜歡陰涼潮濕的環境,夏天要特別注意不要讓土壤完全乾掉喔。

蕨 類 植物 代表 品種

台灣常見蕨類品種有哪些?這5種你家後山就有

每次去郊外踏青,你有沒有注意到路邊那些姿態優雅的蕨類植物呢?台灣因為潮濕多雨的氣候,簡直就是蕨類的天堂,光是原生種就超過700種!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5種最常見、在你家後山可能就找得到的蕨類,下次散步時不妨多留意腳邊這些綠色小精靈。


首先一定要提的就是筆筒樹,它可是台灣低海拔山區的常客。這種蕨類長得特別高大,莖幹直立像根大柱子,頂端展開的葉子活像一把綠色大傘。最有趣的是它的嫩芽,外面包著一層金黃色的絨毛,山裡的老一輩都叫它「猴板凳」,因為猴子真的會坐在上面休息呢!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再來是隨處可見的芒萁,這種蕨類特別喜歡成群生長,常常在山坡上形成一整片綠色地毯。它的葉子細細長長的,邊緣還會捲起來保護孢子,摸起來有種特殊的粗糙感。小時候我們常摘它的葉梗來玩「蕨類拔河」,你知道嗎?它的葉梗韌性超好,怎麼拉都拉不斷。

下面這個表格整理了5種常見蕨類的特徵和生長環境:

蕨類名稱 外觀特徵 常見生長環境 特殊小知識
筆筒樹 高大直立,葉冠如傘 低海拔潮濕林地 嫩芽被稱作「猴板凳」
芒萁 細長葉片,邊緣捲曲 向陽山坡、林緣 葉梗可玩拔河遊戲
腎蕨 羽狀複葉,排列整齊 樹幹、石牆縫隙 園藝店常見的吊盆植物
海金沙 藤本狀,葉片呈三角形 灌叢、低矮樹林 莖蔓可長達數公尺
鳳尾蕨 葉片如鳳凰尾巴 潮濕石壁、溪谷旁 新生葉捲曲像問號

說到腎蕨,你可能在公園的樹上看過它,一叢叢掛在樹幹上特別可愛。它的葉子排列得整整齊齊,背面還有一粒粒褐色的孢子囊。這種蕨類超級耐旱,就算好幾天沒下雨也活得好好der,難怪是園藝店最愛賣的吊盆植物之一。

海金沙就更有趣了,它不像一般蕨類乖乖長在地上,而是像藤蔓一樣到處攀爬。它的葉子形狀很特別,是標準的三角形,邊緣還有細細的鋸齒。夏天時它的孢子囊會變成金黃色,遠遠看就像撒了一地金沙,這名字取得真貼切。

最後要介紹的是氣質出眾的鳳尾蕨,它的葉片真的像極了鳳凰的尾巴,優雅地舒展開來。這種蕨類特別喜歡長在潮濕的石壁上,新生的小葉子會捲成可愛的問號形狀。記得有次在陽明山看到整片鳳尾蕨隨風搖曳,那畫面美到讓人屏息呢!

為什麼蕨類植物特別適合台灣氣候?專家解析

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:「為什麼陽台的蕨類特別好養?」其實啊,這跟台灣的氣候環境超級合拍!台灣高溫多濕,加上山區雲霧帶多,根本就是蕨類的天然溫室。專家就說,全台超過600種原生蕨類,從海邊到高山都能活得好好的,這種適應力真的沒話說。


先來看個簡單比較表,你就懂為什麼蕨類在台灣這麼吃香:

台灣氣候特點 蕨類生長需求 契合度
年均溫22-24度 適合15-28度生長 ★★★★★
相對濕度80%以上 需要高濕度環境 ★★★★★
雨季長達半年 喜愛潮濕土壤 ★★★★☆
林蔭環境普遍 耐陰性強 ★★★★☆

特別要提的是,台灣夏天那種悶熱感,對很多植物來說是折磨,但蕨類反而如魚得水。它們的葉片表面有蠟質層,能鎖住水分不怕蒸散,而且根系發達,遇到颱風季的暴雨也能牢牢抓住土壤。北部陽明山、中部的溪頭,到處都能看到野生蕨類長得超茂盛,根本不用人照顧。

種過植物的都知道,台灣冬天雖然不算冷,但溫差大很容易讓植物「感冒」。蕨類就厲害了,多數品種在10度以上就能過冬,像台灣常見的腎蕨、鳳尾蕨,就算寒流來也不用搬進室內。而且它們對土壤不挑,就算是台灣常見的酸性紅土也照樣長得很好,難怪成為園藝新手的入門首選。

說到繁殖力更是驚人,蕨類靠孢子就能大量繁殖,在台灣這種濕度條件下,孢子發芽率特別高。有些品種像過山龍,一年就能蔓延整片牆面,比種什麼爬藤植物都快。現在很多社區綠化都改用蕨類,就是看中它們好養又不用常澆水的特性,連公園樹下的陰暗角落都能綠油油一片。

蕨 類 植物 代表 品種

新手如何照顧蕨類?園藝達人教你3招秘訣

最近好多朋友都開始養蕨類植物,但常常聽到有人抱怨「怎麼又枯掉了啦!」。其實蕨類沒有想像中那麼難搞,只要掌握幾個小技巧,連新手都能輕鬆養出翠綠茂盛的蕨類喔!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園藝達人私藏的實用秘訣,讓你家的蕨類不再當「植物殺手」的犧牲品。

首先最重要的就是環境濕度,台灣雖然潮濕,但冷氣房真的會讓蕨類很痛苦。建議可以放在浴室或廚房這種濕度較高的地方,如果放客廳的話,記得每天用噴霧瓶幫葉子噴水2-3次。我自己的小秘方是在盆栽底下放個水盤,裡面鋪滿小石子再加水,這樣既能保濕又不會讓根部泡爛。不同種類的蕨類對濕度需求也不太一樣,可以參考下面這個表格:

蕨類品種 理想濕度 適合擺放位置
波士頓腎蕨 60-70% 浴室窗台、陽台遮陰處
鹿角蕨 70-80% 掛在通風的牆面
鐵線蕨 50-60% 書桌、客廳角落

再來是光照的問題,很多人都以為蕨類喜歡陰暗,其實它們是需要「明亮的散射光」的。最理想的位置是距離窗戶約1-2公尺的地方,或是陽台有遮蔭的角落。如果發現葉子開始變黃或長得稀疏,可能就是光線太強或太弱了。我習慣每週把盆栽轉個方向,這樣葉子才會長得均勻漂亮。

最後要提醒大家澆水的節奏,蕨類喜歡保持土壤濕潤但不是濕答答的狀態。用手指插入土壤約2公分,感覺乾乾的就可以澆水了。夏天大概2-3天一次,冬天可以拉長到5-7天。特別要注意的是,澆水要澆到盆底流出水來,這樣才能確保整個根團都有吸到水。如果用自來水的話,建議先靜置一天讓氯氣揮發掉會更好喔!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