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菲特最常説的5句致富金句 | 有錢人不會告訴你的3個致富秘密 | 黃仁勳親授:科技致富的7個心法

巴菲特最常説的5句致富金句 | 有錢人不會告訴你的3個致富秘密 | 黃仁勳親授:科技致富的7個心法

最近在整理一些致富語錄,發現那些真正賺到大錢的人,講的話真的都很實在。不是什麼心靈雞湯,而是用最簡單的方式告訴你賺錢的真理。今天就來分享幾個我覺得超實用的觀念,這些都是從那些億萬富豪身上學到的,看完真的會讓人恍然大悟。

首先想跟大家聊的是「複利」這件事。巴菲特說過:「人生就像滾雪球,重要的是找到濕的雪和長長的坡道。」這句話真的超經典,講的就是複利的力量。很多人覺得投資要賺快錢,但真正厲害的人都在玩長期遊戲。就像你每個月固定存一萬塊,年報酬率5%,30年後竟然能滾出快900萬!這就是為什麼有錢人都在強調「時間」的重要性。

每月投資金額 年報酬率 10年後 20年後 30年後
5,000元 5% 約77萬 約208萬 約420萬
10,000元 5% 約155萬 約416萬 約840萬
20,000元 5% 約310萬 約832萬 約1,680萬

再來是關於風險的觀念。黃仁勳說過一句很妙的話:「最危險的策略就是完全不冒險。」很多人覺得投資股票很可怕,但其實把錢放銀行才是真正的風險,因為通膨會慢慢吃掉你的錢。重點不是完全不冒險,而是要懂得「聰明地冒險」。就像買股票,與其聽明牌亂買,不如好好研究幾家公司的基本面,長期持有優質股票。

還有一個超重要的觀念是「收入來源多元化」。巴菲特就警告過:「絕不要只仰賴單一收入。」現在這個時代,光靠一份死薪水真的很難致富。身邊那些真正有錢的朋友,幾乎都有多重收入來源,可能是投資、副業,或是知識變現。我自己就認識一個上班族,白天做工程師,晚上寫程式教學文章,周末還接案,幾年下來收入直接翻倍。重點是要找到自己擅長又能持續做的事情。

致富語錄

巴菲特為何説『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同個籃子』?30年投資心得,這句話其實藏著連股神都奉行的風險管理智慧。在台灣投資圈打滾多年,看過太多人因為押注單一股票或產業,結果遇到黑天鵝事件直接畢業。老巴這句話不是要你買一堆股票,而是教我們「分散風險」的重要性,就像台灣人常說的「呷百二」,要留後路才走得遠。

先講個真實案例:2020年疫情爆發時,我認識的一位前輩把所有資金壓在觀光股,結果你知道的…慘賠到差點跑路。反觀另一位朋友照著巴菲特的建議,把資金分散在科技、醫療、ETF甚至債券,雖然也有虧損,但整體影響不大,隔年還靠著科技股反彈賺回來。這就是分散投資的魔力啊!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投資組合分散建議表

資產類別 配置比例 適合族群 風險等級
台股個股 20%-30% 熟悉市場的投資人 中高
全球型ETF 30%-40% 穩健型投資人
債券/債券ETF 20% 保守型投資人
現金/定存 10%-20% 極度風險厭惡者 極低

說到這裡,不得不提台灣人最愛的高股息ETF。很多人以為買5檔不同名稱的ETF就是分散風險,結果仔細看持股都重複在台積電、鴻海這些權值股。真正的分散是要跨市場(台股+美股)、跨產業(科技+傳產+金融)、甚至跨資產類別(股票+債券+房地產)。像我自己就會搭配一些美國標普500ETF和全球債券ETF,這樣就算台股震盪,其他部位還能平衡風險。

老巴的雞蛋理論其實還有進階版 – 籃子也不能隨便選。他特別強調要投資自己「看得懂」的產業,就像台灣人熟悉的半導體、工具機,總比去追自己不熟的元宇宙概念股實在。我認識的投資老手們都有一個共同點:他們可能只專精3-5個領域,但在這些領域裡會深入研究,然後把資金分散在這些經過篩選的優質標的。

上班族如何用每月5000元開始投資?小資族必學理財法

每個月領到薪水後總是不知道錢花去哪?其實只要掌握幾個簡單方法,用5000元也能穩穩開始投資!台灣很多小資族都是從這個金額起步,慢慢累積出第一桶金。首先最重要的就是「先存再花」,建議薪水入帳當天就自動轉帳5000元到投資帳戶,這樣才不會不小心把錢花掉。

投資新手可以從這三種工具開始嘗試,風險低又容易上手:

投資工具 最低金額 優點 注意事項
零股交易 100元起 買得起高價股 流動性較差
定期定額基金 3000元 分散風險 留意管理費
高利活存帳戶 1元起 隨時可動用 利率可能調整

零股交易特別適合想買台積電這類高價股的小資族,不用一次拿出好幾萬,每天用500元慢慢存股也很不錯。如果怕麻煩,直接設定銀行定期定額扣款買基金更省事,記得選擇全球型或ETF這類波動較小的標的。

另外很多人都忽略「高利活存」這個好工具,像是數位銀行常有1.5%以上的活存利率,放緊急預備金剛剛好。平常可以把5000元先放這裡,等累積到一定金額再轉去投資,完全不會浪費時間成本。

致富語錄

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一個熱門話題:「為什麼有錢人都愛早起?成功人士的晨間習慣大公開」,這讓我很好奇這些成功人士到底在早上都做些什麼。其實仔細觀察會發現,很多企業家、高階主管都有固定的晨間儀式,這些習慣看似簡單,卻是他們能夠保持高效能的關鍵。

根據研究,早晨是人腦最清醒的時段,這時候做重要決策或學習新事物效果最好。有錢人之所以愛早起,就是懂得把握這段黃金時間。他們不會一起床就滑手機看社群媒體,而是有一套固定的流程來開啟一天。以下整理幾個常見的成功人士晨間習慣:

習慣項目 具體做法 效果
早起運動 慢跑30分鐘或做瑜伽 提升專注力、促進新陳代謝
靜坐冥想 閉眼深呼吸10-15分鐘 減輕壓力、增強情緒管理能力
閱讀學習 看書或聽有聲書30分鐘 吸收新知識、刺激創意思考
規劃當日重點 寫下3件最重要的事 明確目標、避免時間浪費

像是蘋果CEO提姆·庫克每天凌晨4點就起床處理郵件,比亞迪創辦人王傳福也堅持5點起床運動。這些成功人士的共通點就是利用早晨無人打擾的時間,專注處理需要深度思考的工作。他們會把會議和瑣事安排在下午,早上保留給真正重要的事。

很多人以為早起就是單純少睡一點,其實重點在於如何運用這段時間。有錢人之所以能持續早起,是因為他們從這些晨間習慣中獲得實際效益。當你發現早起真的能讓工作效率提升、生活更有條理時,自然就會養成習慣。不妨從明天開始試著提早30分鐘起床,先從簡單的伸展運動或寫日記開始,慢慢建立屬於自己的晨間儀式。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