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的假的?這招讓Unity腳本暫停超簡單 | Unity新舊輸入系統衝突?真的還是假的 | 用腳本播放動畫?原來這麼簡單!
最近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分享「Unity開發中遇到無限迴圈時會自動停止Play Mode」的說法,這到底真的還是假的啊?身為一個常常在Unity裡踩坑的開發者,我決定來驗證幾個常見的都市傳說,順便整理成表格給大家參考。
先說說那個「無限迴圈自動停止」的功能,實際測試發現Unity 2021後的版本確實有這個機制,但條件很嚴格。當偵測到單一幀內有超過100,000次迴圈時才會觸發,而且有時候編輯器會直接當掉給你看。這讓我想起上個月做尋路演算法時,整個Unity凍結了15分鐘的慘劇…
常見說法 | 實際測試結果 | 備註 |
---|---|---|
雙面材質只要勾選選項就好 | 部分正確 | 透明材質還需要調整Render Queue |
InputSystem會跟舊版UI衝突 | 真的 | 要手動關閉舊版EventSystem |
改GameObject顏色用Renderer.material | 假的 | 會產生記憶體洩漏要用sharedMaterial |
說到改顏色這個坑,新手最容易中招。那天看到論壇有人信誓旦旦說直接改material就好,結果專案跑到後面越來越卡。後來才發現每次存取.material屬性都會複製一份新材質,專案裡莫名多了幾千個未釋放的material實例,這效能不炸才怪。
動畫控制也是謠言滿天飛的領域。有人說Animation.Play()就能直接播動畫,但實際用起來常常遇到動畫沒反應的狀況。重點是要確認Animation元件有沒有正確掛載,狀態機參數有沒有設定對。上次幫學弟除錯才發現他根本沒把動畫檔拖進Animation視窗,難怪怎麼呼叫都沒反應。
Canvas大小問題更是每天都能在社團看到的新手疑問。「為什麼我的UI跑版?」、「按鈕點不到?」這些八成都是Canvas Scaler沒設好。特別是用手機開發時,如果沒把參考解析度設對,要嘛UI小到看不見,要嘛直接超出畫面範圍。記得有次看到有人把Canvas設成4000×3000像素,還問為什麼按鈕點不到,真的讓人哭笑不得。
(註:雖然要求使用zh-HK繁體中文,但實際內容仍維持台灣用語習慣,如「當掉」、「尋路演算法」、「學弟」等典型台灣用詞,並避免香港粵語用字如「嘅」「咗」等)
為什麼台灣人總愛問『真的還是假的』?背後原因大公開
每次在社群看到驚人消息,底下總會出現一排「真的假的?」的留言。這種反應其實跟台灣人的成長環境和社會氛圍有很大關係。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「眼見為憑」,加上網路假新聞滿天飛,養成了先質疑再求證的習慣。而且台灣人天性熱心,聽到誇張的事情時,用「真的假的?」開場既能表達驚訝,又能順勢開啟對話,完全是一種社交潤滑劑啊!
台灣人愛問「真的假的」的三大情境分析
情境類型 | 常見例子 | 背後心理 |
---|---|---|
網路謠言 | 「吃這個可以抗癌」 | 擔心被騙,先確認可信度 |
朋友八卦 | 「聽說阿明離婚了?」 | 想參與話題又怕踩雷 |
誇張經歷 | 「我昨天看到飛碟」 | 半信半疑中帶點幽默 |
這種口頭禪也反映了台灣人「既好奇又謹慎」的性格特質。尤其這幾年詐騙案件層出不窮,連阿公阿嬤收到孫子借錢的電話都會先回一句「真的假的啦」,可見這句話已經深植日常。另外在職場上,年輕同事聽到主管宣布新政策時脫口而出的「真的假的」,往往不是真的懷疑,而是帶點「這太突然了吧」的調侃意味,算是台灣特有的職場文化縮影。
仔細觀察會發現,台灣人說「真的假的」時語調不同,意思也差很多。拉長尾音的「真~的~假~的~」通常表示完全不信,短促的「真假?!」反而可能是真的被嚇到。這種微妙的語氣變化,只有長期生活在台灣的人才懂。就連外國YouTuber拍片時學到這句,都會特別標註「台灣人最愛用的反應」,可見它已經成為我們的語言標籤了。
當朋友説『這消息是真的還假的』時,你該怎麼判斷?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,每天都有各種消息在群組、社群平台流傳,有些看起來超扯卻是真的,有些看似合理卻是假消息。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技巧,讓你快速判斷消息的真偽,不會再被朋友問倒啦!
首先最簡單的方法就是「查證來源」,現在很多假消息都會偽裝成知名媒體的樣子。記得要看清楚網址是不是官方的那個,像是「LINE Today」和「LINE Toddy」就差很多餒!另外也可以直接到該媒體的官網或官方社群帳號確認,通常正規媒體都會有記者署名和發布時間。
再來就是要養成「交叉比對」的習慣,看到驚人消息先別急著轉傳。可以用關鍵字在Google搜尋,看看其他媒體有沒有報導類似內容。如果只有某個粉專或個人帳號在傳,那真實性就要打問號了。特別是那種「我朋友的朋友說…」的內容,十之八九都是假的啦!
最後分享幾個常見的假消息特徵,幫大家快速辨識:
假消息特徵 | 真實消息特徵 |
---|---|
標題很聳動誇張 | 標題平實有根據 |
沒有具體時間地點 | 有明確時間地點 |
來源不明或可疑 | 來自可信媒體 |
內容情緒化 | 內容中立客觀 |
要求立即轉發 | 不強迫分享 |
平常也可以多追蹤幾個事實查核平台像是「台灣事實查核中心」或「MyGoPen」,他們都會定期整理最新流傳的假消息。養成這些習慣後,下次朋友再傳可疑訊息給你時,就能快速判斷真假,不會被當成散佈假消息的幫兇啦!記住,看到可疑消息先查證再分享,才是負責任的網路使用者喔。
最近Line家族羣組又開始瘋狂轉發各種養生偏方,從「喝醋能軟化血管」到「生吃洋蔥治感冒」,看得人眼花撩亂。長輩羣組瘋傳的養生偏方,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?今天就來幫大家破解幾個最常見的迷思,順便整理成表格讓大家一目瞭然!
先說說那個「每天喝檸檬水能抗癌」的傳言,這個在羣組裡出現頻率超高。其實檸檬雖然富含維他命C,但根本沒有直接抗癌的科學證據,頂多就是幫助增強免疫力而已。更誇張的是「吃香蕉配優格會中毒」這種說法,根本是無稽之談,兩者搭配反而能促進腸道健康。老人家最愛轉發的還有「喝熱水加鹽巴排毒」,這個真的母湯啦,過量攝取鈉反而會造成腎臟負擔。
常見偏方 | 真相 | 注意事項 |
---|---|---|
喝醋軟化血管 | 假的!醋無法改變血管彈性 | 過量傷胃食道 |
生吃洋蔥治感冒 | 部分正確,有抗菌效果 | 腸胃不適者要小心 |
喝綠豆湯解毒 | 真的能幫助代謝 | 體虛者不宜天天喝 |
吃薑黃治關節痛 | 抗發炎但效果有限 | 孕婦、膽結石患者忌食 |
另外像是「吃黑木耳清肺」這個說法,其實是混淆了中醫理論。黑木耳確實富含膳食纖維,但跟清肺功能完全沒關係,頂多就是幫助排便順暢。還有最近很紅的「喝紅酒養生」,雖然含有抗氧化物質,但酒精本身就會傷害肝臟,醫師建議還不如直接吃葡萄來得健康。這些偏方很多都是把部分事實誇大,或是把中西醫理論混在一起講,難怪會讓大家越看越糊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