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萌烏龜照大集合!免費下載 | 台灣特有種烏龜寫真特輯 | 療癒系烏龜照片10連發
最近在整理手機相簿時,發現自己不知不覺存了好多烏龜照片,從水族館拍的到野溪偶遇的都有。台灣其實是個很適合觀察烏龜的地方,不管是公園池塘還是郊山溪流,常常都能看到牠們曬太陽的可愛模樣。今天就來分享一些拍烏龜的小技巧,還有我私藏的幾個拍龜熱點。
先來說說拍照時要注意的事情。烏龜雖然動作慢,但其實很敏感,太靠近就會馬上躲進水裡。建議可以用長焦鏡頭或是手機的變焦功能,保持適當距離才能拍到自然的神情。光線也很重要,清晨或傍晚的斜射光最能凸顯龜殼的紋理,中午的頂光反而會讓照片顯得平淡。
拍攝時段 | 適合地點 | 推薦器材 |
---|---|---|
清晨6-8點 | 公園池塘 | 手機+微距鏡 |
下午3-5點 | 溪流淺灘 | 類單眼相機 |
雨後晴天 | 濕地木棧道 | 防水相機 |
說到拍烏龜的好去處,台北的植物園荷花池永遠都有好幾隻斑龜在曬太陽,牠們已經很習慣人類了,拍照時不太會躲。台中科博館的水生植物區也是熱門地點,那裡的烏龜種類比較多,偶爾還能拍到罕見的柴棺龜。南部的朋友可以去屏東海生館,除了常見的綠蠵龜,還有機會拍到巨大的玳瑁。
現在很多圖庫網站都有提供免費的烏龜照片下載,像是Pexels和Pixabay都有上萬張高畫質的龜類寫真。不過我還是最喜歡自己拍的,雖然技術不是專業級,但每張照片背後都有當下的回憶。記得有次在陽明山拍到一隻小烏龜在落葉堆裡探頭的畫面,那種發現驚喜的感動是網路圖庫比不上的。
手機裡還存著去年在墾丁拍到的海龜照片,那天天氣很好,海水清澈到能清楚看見海龜在珊瑚礁間游動的身影。雖然距離有點遠,畫質不是頂好,但能遇到野生海龜已經超級幸運了。建議大家去海邊玩可以帶個防水手機套,說不定也能捕捉到這樣的珍貴畫面。
台灣哪裡可以拍到野生烏龜?在地人私房景點大公開!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幾個連在地人都超愛的賞龜秘境,這些地方不僅生態豐富,而且烏龜出沒率超高,攝影愛好者絕對不能錯過。
首先推薦的是宜蘭雙連埤,這裡的濕地生態超級豐富,尤其是清晨或黃昏時段,常常能看到台灣原生種的柴棺龜在岸邊曬太陽。建議帶長焦鏡頭,因為這些小傢伙警覺性很高,稍微靠近就會溜進水裡。附近還有農家開的咖啡廳,拍完照可以順便喝杯咖啡休息一下。
另外台南四草綠色隧道也是拍烏龜的熱門地點,搭竹筏遊河時經常能看到烏龜在紅樹林根部活動。這裡的烏龜比較不怕人,有時候還會游到船邊跟你對望,超級可愛!記得選擇退潮時段前往,烏龜出現的機率更高喔。
最後要私心推薦屏東後灣,這裡的潮間帶生態超精彩,除了常見的綠蠵龜幼龜,運氣好還能遇到罕見的玳瑁。建議穿著防滑鞋,跟著當地導覽員行動,既能安全觀察又不打擾生態。
地點 | 最佳時段 | 常見龜種 | 備註 |
---|---|---|---|
宜蘭雙連埤 | 清晨/黃昏 | 柴棺龜 | 需保持安靜 |
台南四草 | 退潮時段 | 斑龜 | 可搭竹筏近距離觀察 |
屏東後灣 | 漲潮前2小時 | 綠蠵龜、玳瑁 | 建議參加導覽 |
拍攝野生烏龜時記得保持距離,千萬不要餵食或觸摸牠們。有些地點蚊蟲較多,建議穿著長袖衣物並攜帶防蚊液。現在正是烏龜活動頻繁的季節,週末不妨安排一趟生態小旅行,帶著相機去捕捉這些可愛的水中精靈吧!
新手如何用手機拍出超可愛的烏龜照片?5個小技巧
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,用手機拍烏龜總是拍不出那種萌萌的感覺怎麼辦?其實只要掌握幾個小技巧,就算是用手機也能輕鬆拍出超吸睛的烏龜寫真啦!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的方法,讓你的龜龜瞬間變身網紅模特兒~
首先最重要的是光線要夠好,建議在早上9-11點或下午3-5點這段時間拍攝,這時候的陽光最柔和。如果是室內拍攝,記得要避開直射的強光,不然龜殼的反光會讓照片過曝。可以試試把烏龜放在窗邊,利用自然光來拍,效果會很自然喔!
角度也是關鍵,很多人習慣從正上方往下拍,這樣龜龜看起來會扁扁的。試試把手機放低一點,跟烏龜的眼睛平行,或是稍微從側面45度角拍,這樣龜龜看起來會更有立體感,眼神也會更生動。如果龜龜在爬行,可以蹲下來從牠的行進方向拍,畫面會更有動態感。
說到背景處理,簡單就是美!避免雜亂的背景搶走焦點,可以用純色的毛巾或紙板當底。綠色或藍色的背景特別適合,能襯托出龜殼的顏色。如果是在戶外,找個乾淨的草地或沙地當背景也很不錯。記得背景和龜殼顏色要有對比,這樣主體才會突出。
拍攝模式也很重要,現在手機都有專業模式可以調整:
參數 | 建議設定 | 效果說明 |
---|---|---|
快門速度 | 1/125秒以上 | 避免龜龜移動時模糊 |
ISO | 100-400 | 保持畫質清晰 |
對焦模式 | 點對焦 | 鎖定龜龜眼睛 |
白平衡 | 自動或日光 | 色彩更自然 |
最後是引導龜龜的訣竅,可以準備牠愛吃的食物當誘餌。把食物放在鏡頭附近,龜龜自然會朝鏡頭方向移動或抬頭。拍攝時要有耐心,烏龜動作比較慢,可以連拍多張再挑選。如果龜龜縮進殼裡,輕輕用手指碰牠的後腳,通常會慢慢探出頭來。切記動作要輕柔,不要嚇到牠們喔!
記得關閉閃光燈,強光會讓烏龜緊張。也可以試試手機的人像模式,背景虛化效果能讓龜龜更突出。如果龜龜在游泳,開啟連拍模式捕捉牠划水的可愛瞬間。多觀察龜龜的習性,找出牠最活潑的時間段來拍攝,成功率會高很多!
為什麼烏龜總是縮頭?捕捉伸頭瞬間的攝影秘訣
每次看到烏龜縮在殼裡,總讓人好奇牠們到底什麼時候才會探頭出來對吧?其實烏龜縮頭是一種天生的防禦機制,當牠們感受到威脅或環境不安全時,就會立刻把頭縮進殼裡保護自己。這也讓想拍下烏龜伸頭瞬間的攝影愛好者傷透腦筋,不過別擔心,只要掌握幾個小技巧,你也能成功捕捉到這些害羞小傢伙的可愛模樣!
首先最重要的是「保持安靜」和「有耐心」。烏龜對聲音和震動非常敏感,稍微大一點的動作就可能讓牠們縮回去。建議你可以先遠遠觀察,等烏龜習慣你的存在後,再慢慢靠近。記得關掉相機的快門聲,最好使用連拍模式,因為烏龜伸頭的動作往往只有短短幾秒鐘。
烏龜攝影小技巧對照表
技巧項目 | 具體做法 | 注意事項 |
---|---|---|
拍攝時間 | 選擇早晨或傍晚烏龜活動較頻繁時段 | 避開正午強光 |
相機設定 | 快門速度1/500秒以上 | 預先對焦在烏龜頭部可能出現的位置 |
環境布置 | 在烏龜常出沒處放置食物誘導 | 不要打擾烏龜自然活動 |
服裝選擇 | 穿著暗色系衣物減少驚嚇 | 避免突然移動 |
除了技巧之外,了解烏龜的習性也很重要。通常在水邊或曬太陽時的烏龜比較容易放鬆,這時候牠們會不時把頭伸出來觀察四周。你可以試著在這些地方守株待兔,但切記不要為了拍照而去觸碰或驚嚇牠們。有些品種的烏龜像是巴西龜或斑龜,相對比較不怕人,是新手練習的好對象。
光線的運用也是關鍵,逆光拍攝可以讓烏龜殼上的紋路更明顯,但要注意避免陰影太重。如果是在水族箱拍攝,記得把玻璃擦乾淨,不然再好的鏡頭也救不了模糊的照片。戶外拍攝時則要注意背景不要太雜亂,簡單的綠葉或石頭當背景最能凸顯烏龜的可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