廚房廁所設計必看5大重點 | 廚房旁廁所風水禁忌全解析 | 小宅必學!廚房廁所一體設計
最近有朋友在裝修新家時突發奇想,問我「廚房裡設置一間廁所」到底可不可行?這個問題真的蠻有趣的,畢竟在台灣一般住宅設計中,廚房和廁所通常會保持一定距離。不過仔細想想,如果空間規劃得當,其實這種配置在特定情況下還是有它的實用性。
先來看看廚房結合廁所的優缺點比較:
優點 | 缺點 |
---|---|
節省空間,適合小坪數住宅 | 衛生疑慮較高,需加強通風 |
料理中途上廁所方便 | 氣味可能影響烹飪環境 |
水管配置集中,施工成本較低 | 隱私性較差,客人使用可能尷尬 |
說到實際應用,我在Google Maps上搜尋過幾間特色餐廳,發現有些日式居酒屋就會採用這種設計。特別是那種吧檯式的開放廚房,師傅可以直接從料理區走到後方的員工洗手間,完全不會影響動線。不過家用和商用畢竟不同,如果要在家裡這樣做,建議注意幾個重點:一定要做乾濕分離、安裝強力抽風設備,最好還能加道拉門或屏風做視覺區隔。
記得前陣子幫親戚看房子時,就在My Maps標記過一間格局特別的預售屋。它的半開放式廚房角落真的規劃了一個迷你洗手間,設計師巧妙地把馬桶藏在收納櫃後面,平常根本看不出來。這種設計對於家裡有老人或小孩的家庭來說特別方便,畢竟煮飯時常常需要臨時處理一些狀況。不過要提醒的是,台灣氣候潮濕,這樣的配置更要注重防霉防潮,建議可以加裝除濕機或暖風機。
說到管線配置,這可是「廚房裡設置一間廁所」最關鍵的部份。根據我做裝潢的朋友經驗,廚房的排水管徑通常比廁所小,所以如果要新增馬桶,一定要重新規劃排水系統。另外瓦斯管線和電器插座的位置也要特別注意,絕對不能太靠近淋浴區域。我有次在Google Maps上找水電師傅時,就看到有人分享慘痛經驗,因為沒做好防水導致漏電,最後整個廚房都得打掉重做。
廚房廁所設計要注意什麼?5個實用小技巧
最近好多朋友在裝修新家,常常問我廚房廁所設計要注意什麼?今天就來分享5個超實用的小技巧,讓你的生活空間更順手!這些都是台灣師傅們累積多年的經驗談,絕對不是那種華而不實的設計雜誌建議,而是真正住起來會覺得「啊~這樣設計真的方便」的細節。
首先講講動線規劃,這真的超級重要!廚房最怕的就是「三角形工作區」太擠或太開,瓦斯爐、水槽和冰箱之間的距離最好控制在1.2-1.8公尺。廁所的話,乾濕分離至少要留80公分寬,不然洗澡轉身都會卡卡的。很多設計師為了好看會忽略這點,結果住進去才發現連拿個調味料都要繞一大圈。
再來是收納設計,台灣房子普遍不大,收納做得好真的差很多。廚房吊櫃不要做太高,建議離地150公分左右,不然矮個子根本拿不到東西。廁所鏡櫃深度15-20公分最剛好,太深反而浪費空間。下面這個表格是幾個常見的尺寸建議:
區域 | 建議尺寸 | 注意事項 |
---|---|---|
廚房走道 | 至少90公分寬 | 兩人同時使用不碰撞 |
廁所門寬 | 最少75公分 | 輪椅進出考量 |
廚房檯面高 | 85-90公分 | 依主要使用者身高調整 |
馬桶前方 | 留45公分以上活動空間 | 避免膝蓋頂到牆壁 |
第三點是通風問題,特別是台灣這麼潮濕的環境。廚房抽油煙機排風量至少要15m³/min,廁所最好裝有暖風功能的換氣扇,梅雨季節才不會整間濕答答的。記得排風管要直接通到戶外,很多建商為了省錢只做循環式根本沒用。
第四個技巧是插座位置要算準,廚房檯面上方建議留4-6個插座,而且間距要夠,不然同時用電鍋、微波爐就會打架。廁所鏡櫃旁記得留吹風機插座,高度約160公分,最好帶防水蓋。現在很多智能馬桶也需要插座,裝修前就要先規劃好。
最後是材質選擇,台灣氣候真的考驗建材。廚房檯面推薦石英石或人造石,好清理又耐刮。廁所磁磚要選防滑係數R10以上的,尤其家裡有老人小孩更要小心。牆面可以用奈米塗層處理,這樣水垢比較不容易附著,打掃起來輕鬆很多。
最近裝修討論區超多人問「為什麼越來越多人想在廚房旁加廁所?」,其實這種設計在台灣新建案越來越常見啦!說穿了就是現代人生活習慣改變,與其說是把廁所放廚房旁邊,不如說是讓「工作動線」更順暢。想像一下你在廚房忙到一半突然想上廁所,或是處理食材弄髒手要馬上沖洗,走兩步就能解決真的超方便,尤其家裡有老人小孩更實用。
這種設計其實有幾個隱藏優點,先來看個比較表:
傳統設計 | 廚房旁加廁所 |
---|---|
上廁所要穿過客廳 | 料理中途不用跑遠 |
洗手要走到浴室 | 處理生食後立刻清潔 |
動線混亂易髒污 | 水區集中好打掃 |
實際用起來會發現,廚房旁多間廁所根本是懶人救星!像是煮飯時突然肚子痛、醃肉弄得滿手醬料、或是單純想偷喝飲料怕被發現(笑),轉個身就能躲進廁所超隱密。很多媽媽都說這樣設計讓廚房工作更流暢,不用一邊顧爐火一邊擔心小孩尿急,而且現在新建案通常會做雙動線,從廁所出來可以直接進廚房或客廳,完全不會尷尬。
要注意的是排水和味道問題,現在新建案通常會用當層排氣和防臭地漏,管線也會特別加強密封。有些設計師還會把廁所門做成隱藏式,外觀看就像普通廚櫃,朋友來家裡根本不會發現這裡有間廁所。不過老屋改造就要比較小心,畢竟廚房和廁所都是大量用水的區域,防水工程一定要做確實,建議找有經驗的師傅評估管線能不能這樣改。
最近好多台灣朋友都在問:「廚衞合一空間怎麼規劃最順手?」尤其現在小宅當道,把廚房和衛浴整合在同個區域真的能省下不少空間。但這種設計要怎麼弄才不會手忙腳亂?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在地人都說讚的實用技巧,讓你煮飯洗澡兩不誤!
首先動線規劃超重要,建議把洗手台放在廚房和淋浴間中間當緩衝區。這樣洗完菜可以直接處理食材,淋浴完也能順手洗貼身衣物。記得預留至少80公分的走道寬度,不然轉身拿個調味料都會卡卡的。水管配置也要特別注意,最好請師傅把冷熱水管都走同一側牆面,以後維修才不用到處敲磁磚。
功能區 | 建議尺寸 | 必備配件 |
---|---|---|
料理區 | 至少120公分寬 | 防濺水龍頭、瀝水架 |
淋浴區 | 90×90公分以上 | 防滑地磚、防水浴簾 |
收納區 | 深度35-45公分 | 防水層板、磁吸式掛鉤 |
材質選擇上,牆面推薦用台灣常見的結晶鋼板或烤漆玻璃,好清理又不怕潮濕。地板記得選霧面防滑磚,我們這種潮濕氣候才不會走到一半滑倒。收納部分可以學日本用磁吸式調味罐架,直接吸在冰箱側面,不用時收起來超省空間。插座要裝在離水源30公分以上的高度,最好再加個防水蓋比較安全。
燈光配置建議用4000K的自然光,料理時看食材顏色才準確。天花板裝個暖風機超級實用,梅雨季節還能順便烘乾浴室。如果空間真的太小,可以考慮把洗衣機藏在中島下方,記得預留排水孔和維修空間就好。很多新建案現在都做這種設計,實際用起來真的比傳統分開規劃方便很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