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人特徵大公開!5招教你辨識 | 職場小人退散!3招保護自己 | 遇到小人怎麼辦?過來人經驗談
小人是什麼?簡單來說就是那些表面笑嘻嘻,背後捅你一刀的人。這種人在職場上特別常見,你可能每天都會遇到,只是沒發現而已。他們最厲害的地方就是偽裝得很好,讓你完全看不出來,等到發現的時候通常都已經來不及了。
先來看看小人的常見特徵,幫你快速辨認:
特徵 | 具體表現 | 危險程度 |
---|---|---|
愛搬弄是非 | 到處傳八卦、挑撥離間 | ⭐⭐⭐⭐ |
見風轉舵 | 誰得勢就巴結誰 | ⭐⭐⭐ |
搶功諉過 | 功勞都是他的,黑鍋都你背 | ⭐⭐⭐⭐⭐ |
假裝熱心 | 表面幫你,實際挖坑給你跳 | ⭐⭐⭐⭐ |
這種人最可怕的地方在於,他們通常都很會做人,在主管面前裝得很乖,跟同事也好像很要好。你可能會覺得「他應該不是這種人吧」,但等到你發現他一直在背後搞小動作的時候,通常都已經吃虧了。他們最擅長的就是製造對立,讓團隊氣氛變差,然後自己從中得利。
小人的養成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,很多都是從小習慣養成的。可能是家庭環境影響,或是曾經吃過虧所以變得很會算計。他們通常缺乏安全感,所以才會用這種方式來保護自己。但說真的,這種保護自己的方式只會讓身邊的人越來越討厭他們,最後變成孤單一個人。
要對付小人,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距離。不要跟他們走太近,但也不要正面衝突,因為他們最會記仇。工作上該有的往來還是要有,但私底下就盡量避免接觸。如果發現他們在背後說你壞話,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工作表現來證明自己,讓大家知道誰才是真正在做事的人。
什麼是小人?5分鐘搞懂這個讓人頭痛的角色
大家身邊是不是總有那種讓你覺得「很煩欸」的人?沒錯,就是那種我們常說的「小人」。這種人表面上笑嘻嘻,背地裡卻愛搞小動作,讓人防不勝防。今天就來聊聊這些讓人頭痛的角色,5分鐘帶你搞懂他們的套路!
先來看看小人的常見特徵,其實他們都有一些固定模式。最明顯的就是愛講八卦,而且專門挑撥離間,把簡單的事情搞得很複雜。他們還特別會裝無辜,明明是自己惹的禍,卻能裝得一臉委屈。最討厭的是他們記性特別好,專門記仇不記恩,一點小事可以記恨好幾年。
小人特徵 | 具體表現 | 應對方法 |
---|---|---|
愛造謠生事 | 到處散播不實消息 | 保持距離,不隨之起舞 |
見不得人好 | 別人成功就酸言酸語 | 低調行事,避免刺激 |
推卸責任 | 出事永遠是別人的錯 | 白紙黑字留下證據 |
兩面手法 | 當面一套背後一套 | 重要事情當面確認 |
這些人的行為模式其實很有規律,通常都是因為自卑或嫉妒心作祟。他們覺得自己不如人,就用這種方式來獲得優越感。最常見的就是在職場上,明明大家好好做事就好,偏偏有人要搞小團體、打小報告。或是朋友之間,總有人喜歡傳話、加油添醋,搞得大家關係很緊張。
遇到這種人真的很煩,但與其生氣不如學著應對。首先就是要保持冷靜,不要被他們激怒。再來就是減少私下往來,重要的事情一定要有第三人在場或留下紀錄。最重要的是不要跟他們一樣變成愛抱怨的人,保持自己的格調才是上策。
職場上哪些人最容易變成小人?3種常見類型分析,這個問題其實很多上班族都遇過。在辦公室待久了,總會遇到幾個特別愛搞小動作的同事,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三種最常見的類型,讓大家能提早防範。
第一種就是「愛搶功勞型」,這種人最明顯的特徵就是開會時特別安靜,等到主管問起進度才突然跳出來說「這個我也有參與」。他們最擅長把別人的點子包裝成自己的,甚至會刻意在email副本裡加上主管,假裝很積極。這種人通常很會察言觀色,知道什麼時候該出現、什麼時候該消失。
第二種是「愛打小報告型」,他們最喜歡在茶水間或抽菸區打聽八卦,然後把聽到的隻字片語加油添醋傳給主管。這種人往往表面跟你稱兄道弟,背地裡卻在收集你的把柄。他們通常會裝得很無辜,說什麼「我只是實話實說」、「我也是為你好」之類的場面話。
第三種則是「愛推卸責任型」,這種人遇到問題第一個反應就是找替死鬼。他們最經典的台詞就是「這個當初不是我負責的」、「我已經提醒過他了」。開會時他們會準備一堆資料證明自己的清白,甚至會提前跟其他同事串供。
類型 | 特徵 | 經典台詞 |
---|---|---|
愛搶功勞型 | 開會安靜、事後邀功 | 「這個我也有參與」 |
愛打小報告型 | 收集八卦、加油添醋 | 「我只是實話實說」 |
愛推卸責任型 | 遇事閃躲、找替死鬼 | 「這個當初不是我負責的」 |
其實這三種類型的人都有個共同點,就是對自己沒自信。他們不敢正面競爭,只好用這些小手段來獲取關注。在職場上遇到這種人,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距離,重要的事情一定要留下書面記錄,避免給他們有機可乘。畢竟職場如戰場,保護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。
為什麼身邊總會出現小人?心理學家告訴你真相
你有沒有覺得很奇怪,明明自己做人很ok,但就是會遇到一些愛搞小動作、背後說閒話的人?其實這不是你的問題,心理學家發現這跟人性有關啦!我們先來看看幾種最常見的「小人類型」,你就會發現這些人其實都有固定的行為模式。
小人類型 | 特徵 | 出現場合 |
---|---|---|
嫉妒型 | 見不得別人好,愛比較 | 職場、朋友圈 |
控制狂 | 什麼都要管,不順他意就翻臉 | 家庭、親密關係 |
八卦王 | 到處散播謠言,唯恐天下不亂 | 辦公室、社區 |
假面人 | 表面笑嘻嘻,背後捅一刀 | 任何社交場合 |
心理學家說,這些「小人行為」其實跟他們的成長背景有很大關係。像嫉妒型的人通常從小就被拿來跟別人比較,控制狂可能是因為缺乏安全感,八卦王則是想要獲得關注。你知道嗎?研究顯示,一個人在職場上平均會遇到2-3個這樣的人,這根本就是常態啦!
而且啊,我們自己也可能在不知不覺中變成別人眼中的「小人」。比如說當你覺得某同事很假仙的時候,說不定他也在覺得你很做作。這種互相看不順眼的狀況,心理學上叫做「投射效應」,就是把自己不喜歡的特質投射到別人身上。所以有時候與其抱怨身邊小人多,不如先檢視一下自己是不是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。
環境也會影響小人的出現頻率喔!像競爭激烈的職場、資源分配不均的團體,特別容易滋生出這些行為。心理學實驗發現,當人們處在壓力大、不安全感強的環境時,攻擊性會明顯增加。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有些平常還不錯的人,一進入某些場合就會開始耍心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