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樹昌伯的果園秘辛大公開 | 跟著昌伯學種樹超簡單 | 昌伯教你挑最甜的水果
目錄
大樹昌伯的鄉村日常
每次經過村口那棵老榕樹,總能看到大樹昌伯坐在樹下泡茶的身影。這位在我們村子裡住了七十幾年的老前輩,可以說是活生生的地方誌,從日治時期到現在,村裡發生的大小事都裝在他那顆充滿智慧的腦袋裡。
昌伯最愛跟人分享他年輕時的故事,特別是關於這棵大榕樹的點點滴滴。他說這棵樹在他小時候就已經很壯觀了,夏天時整個村莊的人都會來這裡乘涼。現在樹下擺著幾張老舊的木桌椅,都是昌伯從家裡搬來的,他說這樣大家來聊天才舒服。
| 時間 | 昌伯的日常活動 |
|---|---|
| 清晨 | 打掃樹下落葉、整理桌椅 |
| 上午 | 泡茶招待路過的村民 |
| 午後 | 講古給小朋友聽 |
| 傍晚 | 收拾茶具、檢查樹木健康 |
昌伯不只是個愛聊天的老人家,他對這棵大榕樹的照顧可說是無微不至。每天清晨天還沒亮,就能看到他拿著竹掃把清理樹下的落葉。颱風來臨前,他會特別檢查樹枝是否需要修剪,還會打電話請鎮公所的人來幫忙加固。村裡的孩子們都說,這棵樹就像是昌伯的另一個孩子,被他呵護得好好。
最近昌伯開始教村裡的年輕人辨識樹木的病蟲害,他說這棵樹至少要再活個一百年,得有人接班照顧才行。看著他戴著老花眼鏡,認真解說樹皮上每一道紋路的模樣,讓人不禁想起小時候他教我們辨識各種樹葉的時光。那些被他隨手摘下的葉子,現在都成了我們童年最鮮明的記憶之一。

大家有聽過「大樹昌伯是誰?認識這位在地傳奇人物的故事」嗎?在高雄大樹區,這位阿伯可是無人不知的活字典,從鳳梨田到廟口,處處都有他熱心助人的身影。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這位在地傳奇,看他如何用一甲子的時間,寫下屬於大樹的溫馨篇章。
昌伯本名陳金昌,今年已經78歲,但精神比年輕人還要好。每天清晨4點就騎著那台老鐵馬巡田水,順便幫鄰居檢查作物狀況。最厲害的是他腦子裡裝著大樹區60年來的變化,哪塊地以前種什麼、哪戶人家有什麼故事,問他就對了!附近國小還常請他去講古,小朋友都叫他「鳳梨爺爺」,因為他總會從口袋變出當季最甜的鳳梨請大家吃。
| 昌伯小檔案 | 內容 |
|---|---|
| 本名 | 陳金昌 |
| 年齡 | 78歲 |
| 招牌特徵 | 藍色卡其褲+斗笠 |
| 最愛說的話 | 「做人不計較,日子更快活」 |
| 特殊技能 | 光看土壤就知道適不適合種鳳梨 |
說到昌伯的熱心,去年颱風來襲時,他冒雨幫獨居老人加固門窗,結果自己家反而進水。事後還笑說:「阮厝破舊沒關係,阿嬤家的神明廳比較重要啦!」這種傻勁讓里長都搖頭說:「全大樹就昌伯最不會替自己想。」但正是這份單純,讓他成為地方上最受敬重的長輩。現在連區公所要推動什麼政策,都會先來問問昌伯的意見呢!
「大樹昌伯何時開始在社區服務?一甲子的奉獻歲月」這個問題,讓社區裡的阿公阿嬤們總會露出懷念的笑容。今年已經85歲的昌伯,從25歲那年就開始在我們這個社區服務,算一算已經整整60個年頭了。那個年代還沒有什麼社區發展協會,昌伯就自己拿著掃把從巷頭掃到巷尾,後來更帶動鄰居們一起整理環境,可以說是我們社區的活歷史。
昌伯最讓人佩服的就是他做事的堅持。不管是颳風下雨還是大太陽,每天早上七點準時都能看見他在公園裡修剪花木的身影。鄰居們都說,昌伯照顧這些樹木比照顧自己還用心,難怪大家都叫他「大樹昌伯」。他還自己設計了一套社區清潔輪值表,讓每家每戶都能參與:
| 星期 | 負責區域 | 注意事項 |
|---|---|---|
| 一三五 | 前巷與公園 | 要特別清理落葉 |
| 二四六 | 後巷與排水溝 | 注意積水問題 |
| 日 | 全社區巡視 | 回報需修繕處 |
除了環境維護,昌伯更是社區裡的萬事通。誰家水管壞了、電燈不亮,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找他幫忙。記得去年颱風天,巷口的排水溝堵塞,80幾歲的昌伯硬是冒著風雨去疏通,讓大家又感動又心疼。他說這60年來看著社區從泥土路變成柏油路,從矮平房變成大樓,唯一不變的就是他想要守護這個地方的心。
現在雖然昌伯年紀大了,動作沒以前俐落,但他還是堅持每天到社區活動中心報到。年輕一代的社區幹部都受過他的指導,把那些寶貴的經驗傳承下來。有時候看著昌伯坐在榕樹下乘涼的背影,就會想起這60年來,有多少社區的大小事都經過他的雙手。從青春少年到白髮蒼蒼,他把最美好的歲月都奉獻給了這個地方。

大樹昌伯平常都在做什麼?日常生活的暖心觀察,這個問題讓我想起巷口那位總是笑咪咪的長輩。每天清晨五點半,昌伯就會騎著他那台老鐵馬去市場,不是為了買菜,而是幫行動不便的鄰居阿嬤帶回最新鮮的魚貨。他總說:「早起空氣好,順路啦!」但大家都知道,這是他三十年如一日的溫柔堅持。
昌伯的生活作息很固定,下午最愛在自家門前那棵老榕樹下泡茶。他的茶桌永遠擺著五個杯子,路過的鄰居誰想喝都可以坐下來歇腳。有時候是剛放學的孩子來討茶喝,有時候是下班疲憊的上班族,昌伯總能從口袋變出幾顆花生糖,配上他收藏的陳年茶葉,讓平凡的午後變得特別溫暖。
| 時間 | 昌伯的日常 | 暖心小細節 |
|---|---|---|
| 05:30-07:00 | 騎腳踏車幫鄰居買菜 | 會記得阿嬤喜歡的魚要挑刺少的 |
| 14:00-16:00 | 榕樹下泡茶招待路人 | 茶壺旁永遠備著消炎藥膏給蚊蟲叮咬的人 |
| 19:00-20:30 | 巡視巷弄路燈是否正常 | 隨身攜帶螺絲起子隨時修理 |
傍晚時分,昌伯會拿著手電筒慢慢巡視整條巷子的路燈。這習慣從二十年前巷口王阿姨跌倒那次就開始了。他不用手機記路燈位置,哪盞燈大概什麼時候會壞,都在他心裡那本無形的帳本上。有次我問他為什麼這麼堅持,他邊鎖緊鬆脫的燈罩邊說:「亮一點,大家走路才不會踩到貓啊!」說完自己先笑了起來,眼角的皺紋在路燈下特別明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