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二時辰對照表!古人作息大公開 | 你的出生時辰藏著什麼秘密? | 十二時辰養生法!跟著古人這樣做

十二時辰對照表!古人作息大公開 | 你的出生時辰藏著什麼秘密? | 十二時辰養生法!跟著古人這樣做

古人把一天分成十二時辰,每個時辰都有獨特的名稱和意義,這種時間劃分方式在現代看來特別有意思。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些時辰背後的故事,還有它們跟現代時間的對照關係,保證讓你對古人的智慧刮目相看!

首先來看看這張對照表,看完你就知道古人多會安排時間:

時辰名稱 現代時間 俗稱 小知識
子時 23:00-01:00 夜半 老鼠最活躍的時段
丑時 01:00-03:00 雞鳴 牛反芻的時間
寅時 03:00-05:00 平旦 老虎開始狩獵
卯時 05:00-07:00 日出 兔子出窩吃草
辰時 07:00-09:00 食時 龍行雨時分
巳時 09:00-11:00 隅中 蛇開始曬太陽
午時 11:00-13:00 日中 馬最精神的時段
未時 13:00-15:00 日昳 羊吃草時間
申時 15:00-17:00 晡時 猴子最活潑
酉時 17:00-19:00 日入 雞回窩的時候
戌時 19:00-21:00 黃昏 狗開始守夜
亥時 21:00-23:00 人定 豬睡得最熟

這些時辰不只是時間的代號,還跟十二生肖有密切關係。比如子時對應老鼠,因為古人觀察到這個時段老鼠最活躍;寅時對應老虎,因為老虎常在凌晨出沒。這種把動物習性和時間結合的智慧,真的很讓人佩服!

在台灣的傳統習俗中,時辰觀念至今仍很重要。像是看農民曆選吉時、算命排八字,都要用到時辰。老一輩的人常說「午時水」特別靈驗,就是因為午時陽氣最旺。現在雖然大家都用手機看時間,但這些古老的智慧其實都藏在我們的生活細節裡呢!

十 二 時辰

古人怎麼用十二時辰過生活?原來這些時段都有特別意義。現代人習慣用24小時制,但你知道嗎?古代人把一天分成12個時辰,每個時辰都有對應的現代時間和專屬名稱,而且還跟生活作息、養生之道息息相關呢!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古代人把一天分成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十二個時辰,每個時辰大約等於現在的2小時。這些時辰不只是時間單位,還跟五行、陰陽、臟腑養生都有關聯。比如說「卯時」(早上5-7點)是起床的最佳時機,因為這時大腸經當令,最適合排便排毒;而「午時」(中午11-1點)則要小憩片刻,古人說「午睡一刻值千金」就是這個道理。

下面這個表格幫大家整理出十二時辰的對應時間和養生重點:

時辰 現代時間 養生重點
子時 23-01 膽經當令,要入睡養肝血
丑時 01-03 肝經當令,深度睡眠排毒
寅時 03-05 肺經當令,呼吸調節時段
卯時 05-07 大腸經當令,起床排便好時機
辰時 07-09 胃經當令,吃早餐黃金時間
巳時 09-11 脾經當令,工作效率最高時段
午時 11-13 心經當令,午睡養心最佳時機
未時 13-15 小腸經當令,消化午餐時間
申時 15-17 膀胱經當令,多喝水排毒時段
酉時 17-19 腎經當令,晚餐要清淡
戌時 19-21 心包經當令,放鬆心情準備入睡
亥時 21-23 三焦經當令,最佳入睡時間

古人真的很講究養生,他們會根據時辰來安排作息。比如「申時」(下午3-5點)是膀胱經活躍的時候,要多喝水幫助排毒;而「酉時」(傍晚5-7點)則是腎經當令,這時吃晚餐要清淡,避免加重腎臟負擔。現代人雖然生活節奏快,但了解這些時辰養生法,還是可以參考看看,調整一下自己的生活作息。

說到「亥時」(晚上9-11點),古人稱這個時段為「人定」,意思是要安定下來準備睡覺了。現代人常常熬夜到子時以後,但其實這樣很傷肝,因為「子時」(晚上11-1點)是膽經運行的時間,這時候不睡覺會影響膽汁分泌,長期下來對消化系統也不好。所以啊,看看古人的智慧,或許我們都該調整一下作息,讓身體更健康呢!

十二時辰對照表怎麼看?一篇教你快速搞懂古代計時法,這其實沒想像中那麼難啦!古人把一天分成12個時辰,每個時辰等於現在的2小時,而且用12地支來命名,從子時開始算起。最簡單的記法就是對照現代時間,像現在晚上7點15分就是戌時囉~下面整理好對照表給大家參考,看完保證秒懂!

以前沒有手錶的時候,大家就是靠太陽位置、打更聲來判斷時間。比如說「午時三刻」就是中午11點到1點之間,這個時段太陽最曬,所以古人會避開這時候幹粗活。現代人看時辰除了算命用,其實在農曆節氣、傳統節日也常常會用到,像是子時拜拜特別靈驗這種說法。

古代時辰 現代時間 地支 常見說法
子時 23:00 – 01:00 半夜、三更
丑時 01:00 – 03:00 雞鳴時分
寅時 03:00 – 05:00 黎明前夕
卯時 05:00 – 07:00 日出、破曉
辰時 07:00 – 09:00 早朝時間
巳時 09:00 – 11:00 隅中(近中午)
午時 11:00 – 13:00 日中、正午
未時 13:00 – 15:00 日昳(太陽偏西)
申時 15:00 – 17:00 晡時(下午茶)
酉時 17:00 – 19:00 日落、黃昏
戌時 19:00 – 21:00 天黑、掌燈時分
亥時 21:00 – 23:00 人定(該睡覺了)

記不起來的話有個小口訣:「子丑寅卯辰巳午,未申酉戌亥」照順序背,再對應動物就很好記。另外要注意古人說的「三更半夜」其實是子時,跟現在講的「凌晨三點」不一樣喔!時辰還會搭配「初、正」來細分,像子初是23:00,子正是00:00,這個在古裝劇裡常出現,下次看劇就能跟著劇情算時間啦~

十 二 時辰

為什麼古代要分成十二時辰?背後的文化意義大公開

大家有沒有想過,古人為什麼要把一天切成十二個時辰?這可不是隨便分的喔!其實這跟中國傳統的天文曆法、陰陽五行還有日常生活習慣都有密切關係。古代沒有手錶,但他們觀察太陽、月亮的運行,發現用十二地支來標記時間超級方便,每個時辰剛好對應現在兩個小時,而且還跟人體的經絡運行、農事作息完美搭配。

古人把一天分成十二時辰不是亂來的,每個時辰都有它的意義。像是「子時」(晚上11點到凌晨1點)被認為是陰陽交替的時刻,這時候最好睡覺養肝;「午時」(中午11點到下午1點)則是一天中陽氣最旺的時候,適合吃午餐補充能量。這種分法不僅實用,還融合了養生觀念,超厲害的對吧!

來看看這個簡單的時辰對照表,你就知道古人多會安排時間啦:

時辰 現代時間 地支 常見活動
子時 23:00 – 01:00 睡覺養肝
丑時 01:00 – 03:00 深度睡眠
寅時 03:00 – 05:00 肺經運行,容易醒來
卯時 05:00 – 07:00 起床、排便最佳時間
辰時 07:00 – 09:00 吃早餐、開始工作
巳時 09:00 – 11:00 工作效率最高

除了實用功能,十二時辰還反映了古人「天人合一」的哲學思想。他們認為人體的小宇宙要跟大自然的大宇宙同步,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都有講究。比如「申時」(下午3點到5點)是膀胱經活躍的時候,要多喝水排毒;「酉時」(下午5點到7點)則是腎經值班,適合休息放鬆。這種把時間跟身體健康綁在一起的智慧,現在看還是很科學呢!

另外,十二時辰也影響了台灣的民俗文化。像老一輩常說的「午時水」就是在端午節正午取的水,據說能辟邪治病;或是「子時拜拜」特別靈驗,這些都跟時辰的吉凶觀念有關。所以啊,下次看古裝劇聽到「巳時三刻」這種台詞,就知道他們在說什麼啦!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