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谷時別打擾人,這是台灣人的温柔 | 人生卡關時,先學會安靜獨處 | 台灣人教我的事:低潮時不麻煩別人

低谷時別打擾人,這是台灣人的温柔 | 人生卡關時,先學會安靜獨處 | 台灣人教我的事:低潮時不麻煩別人

「人在低谷時勿擾人」這句話聽起來有點殘酷,但仔細想想其實很有道理。當我們遇到人生低潮時,常常會想找朋友訴苦、尋求安慰,這本來無可厚非。但問題是,如果太頻繁地把負能量倒給別人,反而可能讓關係變質。就像我朋友阿凱說的:「自己都顧不好的時候,真的沒力氣再當別人的情緒垃圾桶。」

低谷期該怎麼自處? 與其急著找人訴苦,不如先試著整理自己的狀態。我整理了一個簡單的表格,幫助大家在低潮時調整心態:

常見狀況 較佳做法 要避免的事
工作不順被主管罵 先深呼吸,下班後運動釋放壓力 立刻傳LINE跟朋友抱怨主管
感情失戀很難過 給自己一週獨處時間整理情緒 半夜狂打電話給前任或共同朋友
投資失敗欠債 冷靜列出還款計畫,尋求專業協助 到處借錢或參加高風險賭博

記得去年我經歷低潮時,有個前輩跟我分享:「痛苦就像感冒,需要時間痊癒。與其急著找人分擔,不如先學會和自己相處。」那時候我不太懂,現在才明白他的意思。當我們狀態不好時,說出來的話往往充滿怨氣,這種能量其實會影響聽的人。

台灣人有句俗諺「家己的擔家己擔」,不是要我們完全孤立自己,而是要學會分辨什麼時候該求助、什麼時候該自己消化。像我有個同事,每次遇到挫折就群發訊息給全辦公室的人,久而久之大家看到他的訊息都有點害怕。這不是冷漠,而是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情緒負責。

有時候安靜地度過低谷,反而能看清很多事情。我發現當我不再急著找人訴苦,那些真正關心我的朋友會主動出現;而當我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後,也更能給予別人實質的幫助。這大概就是所謂的「渡己才能渡人」吧。

人在低谷時勿擾人

為什麼人在低谷時最好別打擾朋友?過來人告訴你真心話。這不是要你硬撐,而是經歷過的人才懂的那種微妙心情。當你整個人被負能量淹沒時,連呼吸都覺得累,這時候找朋友訴苦,常常會變成把對方也拖進情緒黑洞裡。你可能沒發現,但朋友聽完你的煩惱後,其實也會跟著心情沉重好幾天。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我自己曾經失業三個月,每天瘋狂傳訊息給朋友抱怨,後來才發現他們私下都在互相問「要不要回他訊息」。不是他們不關心,而是負能量就像感冒一樣會傳染。與其讓朋友陪你一起陷在泥沼裡,不如先自己沉澱一下。等情緒比較穩定時再約出來吃飯聊天,反而能獲得真正有用的建議。

低谷時期行為 可能造成的影響
不斷傳負面訊息 朋友已讀不回或敷衍回應
每次見面都在抱怨 朋友開始找理由避開邀約
要求朋友當情緒垃圾桶 對方壓力大卻不敢明說
把建議當成敷衍 關係逐漸產生隔閡

人在低潮時最容易犯的錯,就是把朋友的耐心當成無限資源。你可能覺得「真正的朋友就該包容」,但現實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要顧。有個前輩跟我說過:「朋友就像充電器,你一直插著不拔,總有一天會燒掉。」與其在最糟的狀態下消耗情誼,不如等自己整理好思緒再重新出發。

有時候不是朋友不願意幫忙,而是你給的情緒太沉重,他們也不知道該怎麼接。我認識一個做心理諮商的朋友說,最常聽到個案抱怨「為什麼沒人懂我」,但仔細聊才發現,他們根本沒給別人理解的機會,只是不斷重複同樣的抱怨。與其這樣,不如先寫日記或運動發洩,等心情平靜些再找朋友聊聊,效果會好很多。

最近壓力大、心情悶悶的嗎?當你情緒低落時該怎麼做?5個不麻煩別人的自我調適法,其實自己就能輕鬆搞定。台灣人最懂這種「不想麻煩別人但又需要療癒」的感覺,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在地人都試過的有效方法,讓你不用開口求人也能找回好心情。

首先,最簡單的就是「吃對食物」。台灣到處都是美食,但情緒低落時要特別挑選能讓大腦分泌快樂荷爾蒙的食物。像夜市一份熱騰騰的起司馬鈴薯、便利商店的香蕉或黑巧克力,這些都是隨手可得又能快速改善情緒的選擇。記得避開過度油炸或高糖分的食物,雖然當下很爽但後續可能會更憂鬱。

第二招是「15分鐘快走運動」。不用特別換裝或去健身房,就在你家巷口快步走一圈。台灣夏天雖然熱,但清晨或傍晚的微風配上快走,身體會自然分泌腦內啡。我常看到公園阿伯阿姨就是這樣保持好心情,他們都知道這個秘密!

調適方法 所需時間 適合場合 效果
吃快樂食物 5-10分鐘 任何時候 ⭐⭐⭐
快走運動 15分鐘 戶外/家裡 ⭐⭐⭐⭐
54321感官法 3分鐘 焦慮當下 ⭐⭐⭐⭐

第三個方法是「54321感官練習」,這特別適合突然感到焦慮的時候。找個安靜角落,說出5個你看到的東西、4個摸得到的東西、3個聽得到的聲音、2個聞得到的氣味、1個嘗得到的味道。這個方法在台灣也很流行,很多心理師都推薦,因為它能快速把你拉回當下。

再來試試「隨手整理小空間」。不是要你大掃除,就只是整理辦公桌抽屜或包包內層。台灣人很愛收納不是沒道理的,當你看到雜亂變整齊,那種成就感會莫名療癒。我每次心情差就整理手機相簿,刪掉不需要的照片,感覺就像把壞情緒也一起刪掉了。

最後是「泡杯儀式感飲品」。不是隨便沖泡包,而是用馬克杯好好泡杯茶或咖啡,看著熱氣蒸騰的模樣發呆幾分鐘。台灣茶飲文化這麼發達,其實就是最好的情緒調節工具。我家樓下早餐店阿姨常說:「心情不好喔?阿姨泡杯決明子給你,保證舒服啦!」這種小儀式真的有用。

人在低谷時勿擾人

誰最容易在低谷時打擾別人?心理師分析這3種人格特質

最近在諮商室裡常聽到個案抱怨:「明明自己心情已經夠差了,還有人一直來討拍…」心理師發現,確實有3種人格特質的人特別容易在低谷時「打擾」別人。這些人不是故意的,但他們的性格會讓身邊的人默默感到壓力。

第一種是「焦慮依附型」,他們就像手機永遠開著低電量模式,隨時需要別人充電。這類人遇到困難時會瘋狂傳訊息、打電話,就算你已讀不回,他們還是會繼續傳「在嗎?」、「怎麼不理我」。第二種是「戲劇化人格」,他們的情緒起伏超大,一點小事就能演成八點檔,而且很需要觀眾。最經典的就是半夜兩點打電話哭訴:「我覺得人生好難…」然後細節講了3小時。第三種是「依賴型人格」,他們就像永遠學不會騎腳踏車的小孩,明明有輔助輪卻堅持要你扶著走。從選餐廳到人生抉擇都要問別人意見,被拒絕時會表現得超級受傷。

人格特質 常見行為模式 身邊人的感受
焦慮依附型 瘋狂傳訊息、要求立即回應 被訊息轟炸到想關靜音
戲劇化人格 小事放大、需要大量關注 聽故事聽到很累
依賴型人格 凡事都要問、不敢自己做決定 覺得像在帶小孩

其實這些人都不是壞心眼,只是他們的情緒調節能力比較弱。心理師觀察到,焦慮依附型通常童年缺乏安全感,戲劇化人格可能長期被忽略,而依賴型人格往往有個過度保護的家庭。當他們陷入低谷時,那種「快要被情緒淹沒」的感覺會特別強烈,所以才會忍不住一直找人求救。有趣的是,這三種人經常會互相吸引,形成一種「情緒共生」的關係,結果就是兩個負能量很強的人一起越陷越深。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