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幢樓的「幢」到底怎麼唸?9成台灣人都搞錯 | 買房必知!一幢和一棟差在哪? | 「幢」唸zhuàng還dòng?正確讀法一次搞懂

一幢樓的「幢」到底怎麼唸?9成台灣人都搞錯 | 買房必知!一幢和一棟差在哪? | 「幢」唸zhuàng還dòng?正確讀法一次搞懂

最近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在討論「一幢意思」這個詞,才發現原來很多人對「幢」這個字的唸法和用法都搞不清楚。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有趣的用字問題,順便分享一下台灣人在日常生活中是怎麼使用這些詞彙的。

說到「幢」這個字,最常見的爭議就是到底要唸「zhuàng」還是「dòng」。其實根據教育部國語辭典,「幢」在指建築物量詞時正確讀音是「zhuàng」,但因為跟「棟」字意思相近,很多人會不自覺地唸成「dòng」。這種混淆在台灣特別常見,畢竟我們平常說話也不太會特別注意這些細節。

在實際使用上,「幢」和「棟」雖然都是建築物的量詞,但還是有一些微妙的差別。整理了一個簡單的對照表給大家參考:

比較項目
常見用法 較正式、書面 口語、日常
建築規模 通常指較大建築 大小皆可
使用頻率 較少 較多
台灣習慣 地籍資料常見 日常對話常用

在台灣的地政事務所或房產買賣文件上,經常會看到「幢」這個字,像是「本幢建築物共五層」之類的正式用語。但平常跟朋友聊天時,我們反而比較習慣說「我家那棟大樓」或「前面那棟房子」。這種用語上的差異其實反映了書面語和口語的不同,也顯示出台語對我們用詞的影響。

有趣的是,有些老一輩的台灣人會用「一幢厝」來形容整棟房子,這種用法帶有濃濃的台語腔調。現在年輕人可能比較少這樣說了,但在某些傳統社區還是可以聽到。這種語言演變的過程,正好說明了「幢」這個字在台灣的特殊地位 – 它既是正式文件上的標準用詞,又帶著些許懷舊的地方色彩。

一幢意思


一幢樓的『幢』到底怎麼唸?台灣人常搞錯的發音

每次說到「一幢樓」的時候,你是不是也會猶豫一下這個「幢」字到底要唸「ㄓㄨㄤˋ」還是「ㄔㄨㄤˊ」?其實這個字在台灣真的超多人唸錯,連新聞主播都常常搞混。今天就來幫大家釐清這個常見的發音問題,順便分享幾個容易唸錯的字,讓你以後不會再出糗啦!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先來說說「幢」這個字,它其實有兩個讀音,但是在「一幢樓」這個用法裡,正確的發音是「ㄓㄨㄤˋ」。很多人會把它唸成「ㄔㄨㄤˊ」,可能是受到「床」字的影響,但其實這是錯誤的唸法喔!下次要形容一棟建築物的時候,記得要說「一ㄓㄨㄤˋ樓」才對。

常見錯誤 正確讀音 例句
一ㄔㄨㄤˊ樓 一ㄓㄨㄤˋ樓 這幢大樓很氣派
角ㄌㄚˋ色 角ㄐㄩㄝˊ色 他在劇中扮演重要角色
友ㄧˋ誼 友ㄧˊ誼 他們之間有深厚的友誼

除了「幢」字之外,台灣人也常常把「角色」唸成「角ㄌㄚˋ色」,其實正確讀音是「角ㄐㄩㄝˊ色」;還有「友誼」的「誼」字,很多人會唸成四聲的「ㄧˋ」,但其實應該是二聲的「ㄧˊ」。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很容易遇到的發音問題,記得要多加留意。

說到建築物的量詞,除了「幢」之外,台灣人還常用「棟」來表示。「一棟樓」和「一幢樓」其實意思差不多,但「棟」的用法更普遍一些。如果你真的不確定「幢」要怎麼唸,其實用「棟」來代替也是可以的,這樣就不怕唸錯啦!不過既然知道了正確讀音,以後就可以大聲地說出「一ㄓㄨㄤˋ樓」了。

買房時該説『一幢』還是『一棟』?在地人教你分辨這個常見的用語差異。其實這兩個詞在台灣日常生活中都會聽到,但仔細觀察會發現使用情境有些微不同。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,怎麼用才最貼近台灣人的習慣用法,下次跟房仲或朋友聊房子時就不會搞混啦!

首先從字面上來看,「幢」和「棟」都是用來計算房屋單位的量詞,但「幢」通常指的是獨立的建築物,特別是有一定規模或特殊造型的建築。比如我們常聽到「那一幢豪宅」、「這幢大樓」,感覺比較氣派。而「棟」就比較通用,一般住宅社區、公寓大廈都能用,像是「我們社區有八棟」、「這棟五樓要賣」。


再來看看實際使用上的區別:

用詞 使用情境 舉例
一幢 較大型或獨特的建築 信義區那幢玻璃帷幕的商辦大樓
一棟 一般住宅或連棟建築 我們巷口那棟30年的老公寓

有趣的是,台灣南北用法也稍有差異。北部人比較常用「棟」,中南部則「幢」、「棟」混用的情況較多。不過現在年輕人也不太計較這個差別了,兩種說法大家都聽得懂。重點是看房子時要確認清楚是獨棟還是連棟,這個影響比較大啦!

另外要注意的是,有些老一輩的台灣人會覺得「幢」聽起來比較正式,用在書面文件或合約上比較恰當。但實際上現在不動產契約書兩種寫法都有,法律效力完全一樣,不用太擔心。倒是跟房仲溝通時,可以觀察他們習慣怎麼說,跟著用就對了,畢竟在地人的用法最準確嘛!

一幢意思

為什麼台灣老一輩都説『一幢厝』?背後有這些故事。每次聽阿公阿嬤講古,總會聽到「阮兜彼幢厝」這種說法,年輕人可能覺得奇怪,現在都講「一棟房子」了,為什麼老一輩堅持用「幢」這個字呢?其實這背後藏著台灣建築文化與語言演變的小秘密。

「幢」這個字在台灣傳統用法中,特別指那種有規模、有格局的建築,像是三合院或大宅門。老一輩用「一幢厝」不只是計量單位,更帶著對建築的敬意。早期台灣農村社會,能蓋得起「幢」的都是大戶人家,普通人家可能只有「一間草厝」而已。這種用詞差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階級觀念。

台灣各地對「幢」的用法也略有不同,來看看這個對照表:

地區 傳統用法 現代常見說法
北部 一幢樓仔厝 一棟公寓
中南部 一幢三合院 一間透天厝
客家聚落 一幢伙房 一棟大屋

語言學家發現,「幢」這個字在台灣閩南語中發音為「tông」,跟日治時期官方文書的用字習慣有關。當時的戶政資料為了區分不同類型的建築,特別用「幢」來登記較具規模的住宅。這個用法就一路流傳下來,成為老一輩的習慣用語。現在年輕人可能覺得「幢」字太文謅謅,但在老台北人嘴裡,講「中山北路那幢日本房」就是比說「那棟房子」更有味道。

建築老師傅們常說,真正的「幢厝」要看格局。傳統台灣厝講究中軸對稱,前埕後院,門面開三間或五間,這種才能叫「幢」。現在很多新建案雖然號稱「豪宅」,但在老師傅眼裡根本算不上「幢」,因為缺少了那種傳統建築的靈魂。所以老一輩堅持用「一幢厝」,某種程度上也是在守護台灣傳統建築的價值標準。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